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66 6.3折 ¥ 6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卿青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ISBN978750397225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677243
上书时间2024-12-26
卿青,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戏剧、舞蹈及表演研究系访问学者。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制外当代舞者的创作研究”。
《行动的身体和主体——当代舞蹈的本土实践》目录
001 绪 论
033 第一章 欲望的强度和现代人的困境——古佳妮与身体和物的对话
057 第二章 姿势和时间——潘晓楠的一种凝视
079 第三章 身体意志——连国栋与《我什么都没说》
095 第四章 从田野到剧场——郑鹤松与《我们就是世界》
111 第五章 物我视界——李凝的剧场路径
139 第六章 私人性与公共性——戴陈连的剧场中介
157 第七章 剧场社会和社会剧场——小珂的出走与归来
181 附录
183 附录一 她看见了一个、一个的身体——文慧和她的舞蹈
192 附录二 当意义打盹的时候,舞蹈的身体在做什么?
196 附录三 陶身体剧场的身体路径
204 附录四 “2012 北京舞蹈双周”提出的现实问题
211 附录五 《大饭店》:剧场里才会有的人间模样
214 附录六 开放的态度和实验的勇气——看第五届“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展演
行动的身体和主体
我们看到了现代舞蹈和当代舞蹈这两者内部的一致性,而这个一致性就是艺术实验的无止境以及背后个人主体性的不断生成。不断生成的个人主体性,是造成当代艺术全面推进、当代舞蹈无法被界定的原因。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现代舞的技术是一部分艺术家对身体动作的重新编码,那么当代舞蹈则不再盲从大师,而是自主地对身体进行各种探索和认识,对身体各种既有编码进行研究甚至解构,这构成了当代舞蹈成为复数的前提。
舞蹈当代性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自然已经涉及了对整个当代艺术的理解,因为当代舞蹈以及当代艺术的实验已经迫使舞蹈与其他传统的艺术媒介都处于开放和交叉的状态,媒介间性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探讨当代舞蹈何以“当代”的问题时,正如学者鲁迪?拉尔曼斯所言,我们已经无法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舞蹈领域,而是要在整个当代艺术的范畴内思考。朗西埃的美学机制对特异性的强调是理解当代舞蹈开放性的很好的理论工具。也正因为如此,他让我们看到艺术更紧密地和每一个艺术家主体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艺术家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人,才具有创造当代舞蹈的可能性,才能够实践这种艺术的特异性。
在这样一个美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朗西埃的可感性分配理论。艺术家们参与了对公共生活的一种感知上的建构,在这个意义上,朗西埃的理论与阿伦特的行动观念直接产生了关联——艺术家的创作可以被视为美学、艺术和公共生活的一种积极创造,这构成了笔者将这些艺术家视为当代舞蹈本土实践的积极行动者的理论基础。而主体的充分自觉意味着艺术家首先要成为有能力发现问题、有能力提问、有能力表达的个体。其实朗西埃的第三种机制,指出的恰恰就是这些能力。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首先构成的是一种与历史和过去的关系,这个关系体现在艺术家能够不断追问“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而这个提问的能力既有历史的向度,也有当下社会的、哲学和文化的向度,而艺术家们所带来的这种创造,也造就了他们的积极生活,使得他们成为积极的主体。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每一位编导首先呈现的是他们个人在艺术探索中的自我打开和自我建构。无论有什么经历和机缘,这种自我生成与他们在艺术上的摸索始终相辅相成。这让笔者在这些艺术家身上找到了阿伦特所言的“积极生活”的现实案例。笔者也逐渐相信,在每一个日常瞬间,我们都可以超越,每一个人都可以积极地去创造。而在这样的创造过程中,新的自我会生成,新的感性在传播,新的现实也会出现。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在西方舞蹈的发展脉络上,在当代舞蹈与现代舞的比较中探讨以身体转向为主要特点的范式改变,提出对当代舞蹈的理解;其次,讨论当代舞蹈与当代剧场在彼此交融中所凸显出来的几个重要概念,即身体、剧场性、现场性以及表演,这几个概念是理解和把握当代舞蹈创作的主要理论工具;再次,通过西方现代舞蹈进入中国的几个历史节点梳理和讨论中国当代舞蹈及剧场创作的发生情况;最后,引入汉娜?阿伦特的“积极生活”与“行动”概念,以及雅克?朗西埃的“美学机制”与“可感性分配”理论来解释为什么要在行动的视野之下考察这批青年艺术家本土实践的核心主题——身体和主体。本书的第二部分,即第一章至第七章,选择了七位独立艺术家,记录和思考这些艺术家如何在艺术创造和观念上体现出这种行动性。这七位艺术家分别是古佳妮、潘晓楠、连国栋、郑鹤松、李凝、戴陈连以及小珂,本书试图通过论述他们所关注的艺术问题、方法及其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强调这些艺术家的本土实践如何示范了阿伦特意义上的“积极生活”和“行动”,强调他们的存在和创造在新时代之于我们的公共生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本书的第三部分为附录,收录了笔者不同时期撰写的六篇相关论文和评论文章,作为对本书话题的信息和资料补充。
本书以身体和主体为核心话题,以七位当代舞蹈及剧场艺术家为典型,考察了当代舞蹈在中国的基本情况。首先,作者在梳理中外现当代舞蹈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当代舞蹈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中国当代舞蹈及剧场创作的情况。其次,本书介绍了七位当代舞者的艺术实践,他们是古佳妮、潘晓楠、连国栋、郑鹤松、李凝、戴陈连以及小珂,通过他们所关注的艺术问题、方法及其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强调这些艺术家的本土实践如何示范了阿伦特意义上的“积极生活”和“行动”,强调其在新时代之于我们的公共生活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