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5.9 6.3折 ¥ 89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汤晔峥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82038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5935876
上书时间2024-12-26
汤晔峥,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历史与理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等方向的研究与实践。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0 绪论
O.1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社会
0.2 我们的学术与我们的思考
O.3 我们的构想与我们的尝试
O.3.1 概念界定
O.3.2 行为假设
O.3.3 本书内容
第一部分 国际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型
1 欧洲时期: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萌芽
1.1 启蒙的批判
1.1.1 价值的雏形——最初的客观精神与客观存在
1.1.2 古物的身份——政治需求限定下的时空边界
1.1.3 修复的本源——艺术作品的拟态和创造之争
1.1.4 体制的草创——教会集权政体下的制度建构
1.1.5 小结
1.2 理性的建构
1.2.1 科学的价值——工具理性统治下的二元体系
1.2.2 过去的古迹——社会进步史观下的时空压缩
1.2.3 修复的独立——历史古迹的修复争论与突破
1.2.4 国家的制度——社会契约模式下的运行体制
1.2.5 普遍的遗产——应对战争的国际性共识联盟
1.2.6 小结
1.3 欧洲时期的运行特征
2 全球时期: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型
2.1 解构的反思
2.1.1 价值的解构:文化史观萌芽中的二元局限
2.1.2 遗产的激增:人文地理导向下的时空拓展
2.1.3 技术的探索:时空膨胀需求下的系统规划
2.1.4 权利的变迁:有限政府框架下的公共管理
2.1.5 共同的遗产:普世价值理念下的联合行动
2.1.6 小结
2.2 文化的建构
2.2.1 价值的凝练:核心内涵明确的开放性架构
2.2.2 遗产的网络:时空消解下的人类文化产物
2.2.3 系统的保护:文化语境中的基于价值保护
2.2.4 权力的协作:整体政府模式下的决策组织
2.2.5 普世的价值:全球战略视角下的持续发展
2.2.6 小结
2.3 全球时期的运行特征
3 国际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型结构
3.1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演化规律
3.1.1 时空维度的演化规律
3.1.2 要素因子的演化规律
3.2 原型结构的形态结论
3.2.1 结论1:一种网络化的关联系统
3.2.2 结论2:一种聚核式的运行结构
第二部分 中国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衍化
4 主导形态——制度保护路径
4.1 遗产保护路径的历史特性
4.1.1 中国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简述
4.1.2 中国城镇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特性
4.1.3 小结
4.2 制度保护路径的现实形态
4.2.1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形态
4.2.2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运行形态
4.2.3 小结
4.3 小结:历史发展的惯性
5 分歧形态——非规范保护路径
5.1 精英式保护路径——南京老城南危机
5.1.1 事件历程
5.1.2 矛盾解析
5.1.3 小结:制度的合理性缺失
5.2 大众式保护路径——梧桐树事件
5.2.1 事件概述
5.2.2 逻辑解析
5.2.3 小结:价值的不可公度性
5.3 小结:两条非规范性路径
6 分歧本源之一:文化原型的冲突
6.1 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形态
6.1.1 传统的社会意识
6.1.2 传统的社会形态
6.2 文化原型对遗产保护的异化
6.2.1 价值取向的异化
6.2.2 运行模式的异化
6.3 小结:文化原型的冲突
7 分歧本源之二:城市范式的冲突
7.1 中国城市演进的范式转换
7.1.1 传统城市的范式解析
7.1.2 近代城市的范式嬗变
7.1.3 现代城市的范式反思
7.2 城市范式对遗产保护的异化
7.2.1 成效共识的异化
7.2.2 成效结果的异化
7.3 小结:城市范式的冲突
8 中国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衍化形态
8.1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衍化特征
8.1.1 保护路径的运动特征
8.1.2 保护路径的形态特征
8.2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衍化结构
8.2.1 结论1:一种突进式的罄合系统
8.2.2 结论2:一种断裂式的分叉结构
第三部分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型
9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辨析
9.1 保护行为的系统运行特征
9.1.1 基于干预模式的耗散结构判定
9.1.2 基于衍化趋势的混沌状态判定
9.1.3 小结:耗散结构下的混沌运动假设
9.2 混沌视角下的保护运行机制
9.2.1 运行机制:维度运动
9.2.2 运行特征:随机遍历
9.3 混沌映射下的保护行为辨析
9.3.1 技术干预的思维陷阱
9.3.2 遗产价值的溢出机制
9.4 小结
10 保护模式:一种混沌范式的初构
10.1 中国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反思
10.1.1 反思一:权宜
10.1.2 反思二:脱嵌
10.1.3 反思三:涵化
10.2 混沌范式的初构
lO.2.1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态
10.2.2 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构式
……
11 路径优化的技术措施
附录城镇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后记
1欧洲时期:城镇文化遗产保护的萌芽
1.1启蒙的批判
1.1.1价值的雏形一最初的客观精神与客观存在
(1)艺术价值一“拟态”的真理
中世纪末期,意大利作为西欧与拜占庭和伊斯兰帝国贸易的中介而繁荣起来。当自身的繁荣与古罗马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相呼应时,罗马复兴的情绪以及相应的政治诉求,促使艺术与文化的世俗主义和人文主义转向。由此,古罗马从缺乏基督教信仰的“黑暗时期”进入文化和艺术,尤其是古典拉丁语文学的“光明时期”。
在历史记录相当匮乏的情形下,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将重振古罗马“至圣精神”的渴望,引向对经历“时间和野蛮”却依然存在的古罗马纪念物的保护与关注,随后的相关研究逐渐展开。随着私人收藏在宅邸和别墅展示的流行,保护行为被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里,古罗马废墟甚至成为拉丁文学和风景绘画的时尚主题(图1-1)。
这拉开了意大利,或可说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帷幕,而且奠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最初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一一艺术价值。
……
本书分为国际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型结构、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衍化形态、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优化三部分。从国际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史的考察入手, 概括和描述了其衍化规律和形态结构 ; 进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 总结和探讨了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困境 ; 研究了导致困境产生的深层原因 —— 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范式对“原型”模式植入的异化作用 ; 总结出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衍化结构: 一种突进式的整合系统和一种断裂式的分叉结构。第三部分探讨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运动机制, 研究了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的具体运行结构 —— 由“文化→社会”的升维扩张运动和“社会→文化”的降维收敛运动共同构成的整体运行结构, 分析了维护该结构持续运行的动力模式, 提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混沌范式及其基本技术架构与运行架构。并结合案例提出了中国城市遗产保护技术路径优化的目标和措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