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15
6.5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编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ISBN9787553326375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9645798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通过选编李耘生烈士之女杜早力、何宝珍烈士之女刘爱琴、施滉烈士之女施琦生、李得钊烈士之子李钊等人的口述史采集文本,从英烈亲属的视角出发,呈现对烈士个体的详实回忆,还原更加真实可感的英烈形象,彰显打动人心的英烈精神,是新时代红色基因教育的鲜活资料与生动素材。
目录
以身言传的教育启蒙:“做一个有用的人”
——曾见成回忆奶奶陈君起烈士
英烈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孙以智回忆伯父孙津川烈士
押赴刑场途中,仍宣传革命真理
——黄锦树回忆叔父黄祥宾烈士
“为了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
——恽梅回忆爷爷恽代英烈士
母亲怀念了父亲一辈子
——杜早力回忆父亲李耘生烈士
为革命近家门而不入
——朱兴礼回忆父亲朱务平烈士
她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时钟曼回忆丁香烈士
父亲坚持真理的精神指引我前进
——刘纪原回忆父亲陈原道烈士
传承英烈精神,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
——王行回忆父亲吴振鹏烈士
节俭和廉洁是他留给我的财富
——施琦生回忆父亲施混烈士
“粉身碎骨向光明”
——李钊回忆父亲李得钊烈士
“革命者的青春才是美好的”
——郭常根回忆姑妈郭纲琳烈士
把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袁振威回忆父亲袁国平烈士
难忘的回忆
——周民回忆父亲周子昆烈士
宁愿忍受贫困,也不动摇革命信仰
——康青星、赵勤轩回忆父亲朱克靖烈士
临刑前写诗痛斥敌人
——高安莉回忆父亲高波烈士
一革命歌曲,他用生命谱写
——徐彩平回忆舅舅赵良璋烈士
“始终会像信笺一样的洁白”
——任春嘉回忆父亲任天石烈士
被捕后咬断舌头,不吐露一个字
——刘跃跃回忆晋夫烈士
与战友“重逢”在雨花台
——秦华礼回忆战友晋夫烈士
冒死策反国民党将领
——王守誉回忆父亲王清瀚烈士
痛别未婚妻,牺牲在黎明前夕
——周小梅回忆成贻宾烈士
后记
内容摘要
◎您奶奶作为一名革命女性,其恋爱与婚姻历程也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您能介绍下她和您爷爷曾科进的相关故事吗?
奶奶和爷爷是自由恋爱。奶奶的父亲给她介绍了一个当地财主家的儿子,奶奶不愿意这门亲事就跑到上海去读书。奶奶的父亲在当地比较有威望和身份,因为已经跟男方谈好,彩礼也收了,结果女儿跑出去不结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就登报跟我奶奶脱离父女关系。奶奶毕业时,她父亲也没有原谅她,她回不了家乡。奶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说: “那你跟我一起去南京吧,我们家在那,好歹还可以互相照应。"奶奶想了想,觉得也可以,她们就一起去了南京。在南京,奶奶在学校当老师,经常到这位同学的家里去串门。爷爷是同学的哥哥,对自己婚姻也不满意,奶奶经常去,两个人慢慢熟悉以后,发展成自由恋爱。他们有共同之处,奶奶是父母包办婚姻,爷爷也是。他被指腹为婚,结果女方是个哑巴,有点痴呆,爷爷天性比较懦弱,他虽不满意这门婚事,但是家里已定,他不敢反对,忍气吞声就接受了。所以当他遇到我奶奶,知道她是因为反抗父母包办婚姻自己跑出来,就挺佩服她,而且对她很有好感。奶奶知道爷爷有一段不幸的婚姻,而且责任不在于他,也比较同情他。可能基于这一点,两个人就比较能够谈得拢,最终两个人结婚了。 但是毕竟爷爷跟奶奶不一样,他性格比较懦弱,没有反抗精神。开始双方可能还可以,但是时间长了,互相了解以后才发觉合不到一起。再一个原因是奶奶的婆婆,她不是爷爷的亲生母亲,是续的后妈。她在家里比较霸道,而且也不太讲理。当时妇女像奶奶这样在外面工作的情况很少,她对我奶奶看不惯。她觉得我奶奶既然结了婚,曾家又不是养不起你,你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工作,觉得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但奶奶不这样想,她觉得女人应自立,不能依赖家里。而且这个婆婆比较封建,总是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来要求儿媳妇,奶奶的性格不愿受她的约束,不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所以矛盾越来越大。到后来发展到奶奶有个女儿四岁那年冬天得了伤寒,这个婆婆因为对我奶奶有怨恨,就借机把小孩扔到院子里,孩子冻死了。当时孩子生病,奶奶看病情严重,让爷爷去请大夫。她守着孩子好几天,没睡好也没吃好,身体也虚弱,这时她的婆婆就找家里其他亲戚把孩子抱到院子里,奶奶抢不过那些人,一着急就晕过去了。等到她醒来,到院子去找孩子,孩子已经冻死了。奶奶很好气愤,觉得自己连女儿都保护不了,那时我父亲正好两岁,她还要到外面去教书,万一哪天儿子在家又出事该怎么办,已经失去了女儿,不能再失去儿子,她考虑与大家庭分道扬镳。奶奶的观点和看法跟当时那个大家庭老一辈传下来的说道和观念格格不入。奶奶在家里很压抑,家里没有人帮助她,而且她的同学嫁到北京去了。爷爷在家里态度模棱两可,一方面是这个大家庭,一方面是自己的妻子。妻子是一个有优选思想又很激进的人,他在这个家庭受的是传统礼教,家里的规矩不能随意破,也觉得妻子是在跟整个大家庭对抗,两个人是越来越说不到一起了。这样,奶奶就觉得她在这个家没法待下去,所以想自己单过。那时,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离开大家庭单过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所有曾家的亲戚都来劝她、反对她,甚至街坊邻里都来说她。但奶奶很好坚决,毅然决然带着我父亲(曾鼎乾)、我爷爷跟丫鬟生的两个女儿(曾谦、曾丽)离开了曾家。
◎她当时带着三个孩子一起离开曾家,搬去了哪里?
开始的时候住在张府园,后来搬到了居安里20号。奶奶比较重视对我父亲的教育,从小要求比较严,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那时,奶奶一个人靠当老师教书来养活自己和三个孩子是很苦、很难的,但她说再难也要让孩子读书。如果家里有钱,孩子就到学校去读书;如果开学交不起学费,奶奶就在家自己教三个孩子学习。后来父亲考到东南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奶奶比较注重他在学校里的表现,经常到学校去找老师了解情况,于是跟东南大学等离得比较近的学校学生有了接触。可能因为跟青年学生接触得比较多,加上奶奶本身就对自己的包办婚姻不满意,到了婆婆家又是这样一种情况,她觉得妇女受到的压迫特别重,没有自由和人身权利,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她跟那些学生交往后,有了自己一些新的认识和想法,后来就参加了共产党。据父亲说,我们家搬到居安里20号,那个地方一是离学校近,再者就是比较偏,来往人不太多,开展活动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党组织就把居安里20号作为一个秘密联络点。
◎您奶奶带着孩子一起居住在这个联络点,是不是也来过有名的革命人士?您父亲参与过革命工作吗?
对。父亲记得萧楚女、恽代英同志都来过。那时父亲还小,他管这些同志都叫先生。他说恽先生人长得比较清秀,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萧先生个子比较高一点,脸上有点麻子,都挺和蔼的;还有严绍彭(严希纯)和南京市的一些同志,经常到家里来。他说有一个大胡子先生,不记得叫什么名字,教他语文;严先生每次来,教他数学,有时候他们还带他出去玩。那些同志有时单独去下关、浦镇开会、办事,可能觉得比较显眼,如果带着一个孩子装作走亲戚、串门儿,遇到人盘问,可以作为一个掩护,所以父亲跟着他们去过几次。P1-4
精彩内容
长期以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始终致力于挖掘雨花英烈精神内涵、弘扬雨花台红色文化。2016年,雨花台启动“世纪追寻家国史,擎旗自有后来人”雨花英烈亲属口述史征集活动,对雨花英烈史料进行抢救性补充完善,旨在深度挖掘雨花英烈更多感人事迹及其后代在传承精神、继承家风等方面的故事,进一步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教育和引导当代人。《雨花英烈亲属口述史》一书正是以该征集活动的成果为基础,通过选编李耘生烈士之女杜早力、何宝珍烈士之女刘爱琴、施滉烈士之女施琦生、李得钊烈士之子李钊等人的口述史采集文本,从英烈亲属的视角出发,呈现对烈士个体的详实回忆,还原更加真实可感的英烈形象,彰显打动人心的英烈精神,是新时代红色基因教育的鲜活资料与生动素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