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1.76
2.0折
¥
58
全新
库存49件
作者(德)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1003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288056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由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精)/叔本华系列》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作者简介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目录
引言章 基本的划分章 人的自身第三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部分 泛论(第1—3节) 部分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第4—20节) 第三部分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第21—46节) 第四部分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抱持的态度(第47—53节)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附 叔本华的生平轶事 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Array
精彩内容
第 1 章? 基本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8)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 为三个方面: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只保留他的三分 法。我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 (1)人的自身,即在广泛意义上属于人 004 而言,重要的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直接决 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 首先是人的感觉、意愿和思想的结果。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 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 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处在同一样环境中的每 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这是因为一个人只是与他自己的想法、 感觉、意欲活动直接相关。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 发挥作用。每一个人到底生活在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 世界的理解,这因各人头脑的差异而相应不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 浅的,抑或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的。例如,不少人羡慕他 人在现和经历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他们应该羡慕后者理解事 物的禀赋才对,因为正是由于理解事物的禀赋,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在 其描绘中才是那样耐人寻味。这是因为在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看来是意味 深长的事情,由一个头脑肤浅、平庸的人理解的话,那不过是平凡世界 里乏味的一幕而已。这种情形尤其见之于歌德和拜伦创作的、明显取材 于真实事件的许多诗篇。呆笨的读者会羡慕诗人能有那些其乐无穷的经 历,而不是羡慕诗人的想象力,正是这想象力把相当平凡无奇的事 情变得和优美。同样,具有忧郁气质的人所看到的悲惨一幕,在乐 天派的眼里只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麻木不仁的人则把这视为无关紧要 的事情。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现实生活,亦即当下经历的每时每刻,都 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和客体,虽然主体和客体彼此密切关联、缺一不 可,像构成水的氧和氢。在面对一样的客体时,不同的主体意 味着所构成的现实不同,反之亦然。美、好的客体与呆滞、低 劣的主体互相结合只能产生出低劣的现实,情形像恶劣天气之下观赏 美丽风景,又或者以糟糕模糊的照相机拍摄这些风景。或者我们用更浅 005 显的语言来说吧: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意识,正如每个人都囿于自己的 皮囊,并且只是直接活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因此,外在世界对他帮助不 大。在舞台上,某个演员扮演公,另一个演员扮演参议员,第三个演 员则扮演仆人或者士兵或者将军,等等。但是,这些角色之间的差别只 在外在的一面,这些表面之下的里子和内核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可怜 的戏子,都有其痛苦和烦恼。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情形:各人不 一样的地位和财富赋予了每个人某一角色,但这一角色与这人的内在幸 福并不相应。其实,隐藏在那角色里面的,也同样是充满痛苦和烦恼的 可怜虫。痛苦和烦恼的具体内容因人而异,但其形式,亦即其本质差不 多是一样的;尽管痛苦和烦恼的程度会有差别,但这些差别一点都不是 由人们的地位、财富的差别所决定,亦即不是由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所决 定。也是说,因为对人来说,一切存在和发生的事情,永远只是直接 在人的意识里面存在和发生,所以,很明显,人的意识的质和构成本 身是首要的关键。在大多数情况下,意识的质比呈现在这意识中的 物象、形态更为重要。一切豪华、壮观、有趣的东西,反映在一个愚人 呆滞的意识之中,与塞万提斯的意识相比,都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塞 万提斯在一个简陋、不适的牢房里写出了《堂吉诃德》。构成现实的客 体部分掌握在命运的手里,因此是变化无常的;但主体部分是我们自 身,所以,其本质而言是不变的。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尽管外在不 断变化,但人的格却始终如一,好比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奏,但主旋律 却维持不变。无人能够脱离其自身个。正如那些动物,不管人们把它 们放置在何种环境里,它们都仍然无法摆脱大自然为它们一次定下的 狭窄局限。这是为什么,例如,我们在想办法让自己宠爱的动物得到 幸福和快活的时候,必须把这种努力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这是 因为动物的本和意识有其界限。人也同样如此,一个人可能得到多少 006 快乐,从一开始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所决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 界限尤其决定地限定了他领略快乐的能力(参看《作为意欲和 表象的世界》第 2 卷,第 73 页)。如果这个人的精神能力相当有限,那 么,来自外在的一切努力,别人或者运气所能为他做的一切,都无法让 他只能领略平庸无奇、半动物的快乐的范围。他只能享受所规 定了的感官的乐趣、舒适和愉快的家庭生活、低级的社交、庸俗的消遣 娱乐。甚教育,大体而言,也无法在拓宽我们精神眼界方面给人带来 大的帮助——尽管教育也能做出点滴的事情。这是因为、丰富 多彩、持续为长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尽管我们在年轻的时 候,对这一点产生误会;但是,能否领略这些精神思想的乐趣首先取决 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思想能力。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们的幸福 是多么的取决于我们自身,即取决于我们的个。但我们通常却只是考 虑运气,只是考虑所拥有的财产,或者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其 实,运气会有变好的时候;再者,如果我们内在丰富的话,不会对运 气有太多的要求。相比之下,一个头脑呆滞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头脑呆 滞,一个笨蛋死仍是一个笨蛋,哪怕他身处天堂,为天堂美女簇拥 着。因此,歌德说: 大众,不分贵贱, 是承认: 众生能够得到的幸运, 只有自身的个。 ——《西东合集》8,7 对于人的幸福快乐而言,主体比客体重要得多,任何一切都可以
媒体评论
由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精)/叔本华系列》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