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智红,重庆万州人,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从事中医药教学临床17年,是学校《中医药概论》、《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的负责人、新型师承导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健康科普分会科普讲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委员、万州区职教学会理事;参与完成《中药学》《方剂与中成药》《中医妇科学》等课程在线课程建设及资源库建设;完成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3项),编写教材10余本(副主编4本),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区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市教委先进个人及市级教学比赛三等奖等荣誉。
目录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医药学的萌芽
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阴阳五行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藏象
第一节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二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女子胞
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与分布规律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配合
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运输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五节经络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二、指导辨证诊断
三、指导临床治疗
第五章气血津液
第一节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二节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津液
一、津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六章病因病机
第一节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内伤病因
三、病理性因素
四、其他病因
第二节病机
一、发病机制
二、发病类型
三、基本病机
四、内生“五邪”病机
第二篇诊断篇
第七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舌
四、望排出物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一、问诊的临床意义
二、问诊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三、问诊的内容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八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二节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第三节其他辨证
一、气血津液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第九章中医体质
第一节体质的概述
一、体质的含义
二、体质的要素
三、体质的评价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节体质的辨识
一、体质的分类
二、体质的辨识
三、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三篇治疗篇
第十章养生与预防
第一节养生
一、中医养生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预防
第四篇临床篇
第十五章临床常见病选方指导
第一节内科常见病选方指导
一、心脑常见病证
二、肺系常见病证
二三、脾胃常见病证
四、肝胆常见病证
五、肾系常见病证
第二节外科常见病选方指导
一、外科疾病的诊治要点
二、痤疮
第三节妇科常见病选方指导
一、妇科疾病的诊治要点
二、月经不调
二三、痛经
第四节儿科常见病选方指导
一、儿科疾病的诊治要点
二、食积
实训
实训一临床常见病的辨证
实训二体质测试
实训三中药饮片的辨识
实训四中药汤剂的制备
实训五临床常用中成药的社会调查
实训六问病荐药技能训练
索引
中药药名索引
方剂与中成药药名索引
参考文献
精彩内容
本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专业核心教材”之一,根据全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和原则,结合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中医药概论的课程标准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基础篇、诊断篇、治疗篇和临床篇四篇,内容涵盖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及基础理论知识,诊断的方法及辨证、中医体质、养生与预防、中药基础、常用中药、方剂基础知识、常用方剂及中成药,临床常见病选方指导。针对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本书还设立了实训及附录,便于学生学习。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PPT、微课、图片等)、题库系统、数字化教学服务(在线教学、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使数字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本教材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中医药类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