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伟,新加坡籍华裔教育管理专家
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毕业于全球排名顶尖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委员
全美幼教协会理事
王伟女士2002年回国,携领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校友会成员、美国蒙台梭利教育专家们创办了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并将“伊顿”发展成了中国最优秀的国际教育品牌之一,她本人也在中国教育学会的评选中荣获了“中国教育精英”“中国教育百杰人物”等称号。曾与伊顿家长大学校长曾珈女士联合出版育儿图书《嘿,你懂你的孩子吗》。
曾珈,资深幼教专家
伊顿家长大学校长
北京卓越起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家庭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AMS)认证0~3岁幼儿导师
美国正面管教认证家长讲师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MBA
《嘿,你懂你的孩子吗》作者之一
曾珈女士从事家长培训工作多年。通过对行业内同类家长培训产品的分析,她为伊顿家长大学设置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与运作模式。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研习蒙台梭利教育法多年,理论结合实践,让她收获了众多家长的好评和信任。
目录
第一章 爱的能力:增强孩子的韧性
有方法:爱得不对,越爱越累3
“和”孩子说话,还是“对”孩子说话3
对行为摇头,对孩子点头5
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哪些行为6
爱是客观鼓励,不是单纯赞美9
不要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 11
无条件:接纳是全心全意去爱14
爱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14
孩子被接纳了,情绪才能改变17
父母好好说话很重要20
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22
爱的稳定性和及时性24
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29
父母对孩子要有觉察力29
孩子的行为来自心情31
同理心的“情”与“理”34
同理心能改变看问题的角度36
“没关系,妈妈相信你”37
原则性:心软不是爱,爱要温和而坚定39
如何做到温和坚定39
家长一个温和,而另一个坚定好吗42
父母“朝令夕改”,孩子如何 “坚定不移”43
孩子做不到,是父母期望值过高44
原则需要有宽有严46
边界感: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48
“爱”与“控制”是天平两端48
什么行为影响孩子的“边界感”50
边界感从被尊重开始52
孩子的感觉很重要54
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而存在56
第二章 父母性格:决定孩子的适应性
了解自己是什么性格的父母61
力量型父母61
活跃型父母64
和缓型父母66
敏感型父母68
孩子的行为映射父母性格71
力量型父母太强势,孩子没有“安全感”71
活跃型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敏感多疑73
和缓型父母做事无原则,孩子易被纵容74
敏感型父母追求完美,孩子力不从心76
性格难改,认知易改--做成长型父母78
力量型父母应少“命令”多“商量”78
活跃型父母,控制情绪是关键80
和缓型父母要无条件接纳,有原则地爱82
敏感型父母应提升认知,少追求完美84
第三章 投入度:养出专注力强的孩子
投入=花时间陪伴89
时间要花在孩子的黄金年龄上89
在孩子身边不等于陪伴91
真正的陪伴是全心投入93
陪伴要学会时间管理96
投入=高质量陪伴99
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舒服99
不要用“任务式”陪伴糊弄孩子 101
低质量陪伴是一种伤害103
提升投入质量的方法和技巧106
投入=固定频次陪伴110
为什么投入的频次比投入的时间更重要110
高频次的陪伴能双向受益111
养成固定频次陪伴的技巧与方法113
第四章 教养知识:让孩子学会乐观
父母的教养知识如何影响孩子119
教养知识丰富养娃更从容121
学习教养知识,重新认识自己124
教养知识的提升来自反思127
学习教养知识的几个原则130
第五章 教养方式:孩子自信的关键
教养方式的定义135
强权型教养方式137
关爱型教养方式140
民主型教养方式141
宠溺型教养方式143
忽视型教养方式146
最好的教养方式149
第六章 家庭规则:让孩子责任心更强
规则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155
制定家庭规则的CRA原则158
如何执行家庭规则165
执行规则的最大挑战--孩子的反抗169
有效执行家庭规则的关键171
案例篇:常见问题解决方案173
内容摘要
□□章爱的能力——增强孩子的韧性
有方法:爱得不对,越爱越累
“和”孩子说话,还是“对”孩子说话
教育专家总结,从有了孩子那天,智慧的教育应该是: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
蹲下来讲话是一种尊重和换位思考。试着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问题;抱起来交流是一种接纳。我可能不认同你的行为,但我永远爱你这个人;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榜样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要先做到。
能够做到这三点,说明父母对孩子爱的能力是合格的。而现实中很多父母却很难做到。更多的是高高在上命令式地“对”孩子讲话,而不是站在尊重的角度去“和”孩子说话。
父母是“对” 孩子说话,还是“和”孩子说话,意义大不相同,结果也会完全不一样。“对”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样,是在让他顺从,是我们在思考。而“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情况的方法。
比如,哥哥抢夺了妹妹的玩具,父母可以有两种说法,□□种:“你作为哥哥抢夺妹妹的玩具不对,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妹妹。”这是“对”孩子说话。反过来,“和”孩子说话则是:“我有些好奇,为什么你会和妹妹争抢同一个玩具呢?你有什么想法?”
孩子可能会说:“因为那个玩具是我的!”
“那除了去抢夺,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来让妹妹还给你呢?”这样是讨论。父母如果接纳哥哥此刻自己玩具被霸占的感受,并且不评价,这是一种尊重。而关于孩子的事情,大部分可以归为“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解决的焦点上,一旦做到了,父母爱的能力也就提升了。
爱的能力有三个层次。□□个层次,用好的行为规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这是孩子□易习得的一种方式,也是爱的能力较高的表现。第二个层次,在肉体上养,心灵上不养。只负责孩子健康平安长大,至于精神和感受不去关注和重视,这是爱的能力有所欠缺的表现。第三个层次,用自己错误的言行,把不好的行为和思想传递给孩子。这是爱的能力□低层次的表现,不要以为这个层次的父母不多,事实上,很多父母会无意识地用自己的错误言行影响孩子。比如:
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逛公园,游园的人很多,孩子提出要上厕所。妈妈看到公厕门前排起了长队,就带着孩子插队,看上去只有三岁左右的孩子拉着妈□□手小声地提醒:“妈妈,我们要排队,不能插队。”妈妈不但没有听孩子的话,反而对孩子说:“没事,你是小孩子,想上厕所就赶紧解决,不用排队了。”“妈妈,我能憋住,我们应该排队。”孩子继续坚持规则,妈妈却让孩子闭嘴,不管不顾地挤到了队伍前面,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这个案例中的妈妈典型属于第三个层次,把不好的行为和思想传递给了孩子。
所以,爱不等于会爱,用错方式就是伤害;爱就是爱,伤害就是伤害,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爱要有方法,既要满足物质的需求,也能满足精神的需求。父母要不断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去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