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74 6.3折 ¥ 68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叶莉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4236908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49488
上书时间2024-12-26
第一章
知识结构教学概述
第一节知识结构教学探索的缘起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教师会肯定地回答“育人”,教育当以培养真正的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为己任。上海二期课改实行以来,从专家到教师都在强调二期课改理念的落实,即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时间,“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新词汇为广大教师所熟知。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将立德树人的目标依据学科特点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各学科教学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应承担的责任。但知易行难,领会课改精神易,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难,要将新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更是难上加难。专家担忧一线教师将教育改革理念的落实流于表面,而一线教师又苦于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中,抽象的前沿思想多、深奥的教育理论多、可供借鉴的具体方法少,想落实而不得法,因此在实践中或缺乏积极性而消极应对,或多走弯路、效率低下。同时,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作为“指挥棒”,直接导致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核心,从而割裂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将高中教育挤压在“知识考试”的狭小空间里。由此,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理念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一线教师可能非常明确每一节课有哪些知识点,通过哪些习题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在一堂课中往往也会补充丰富多彩的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但知识背后的关联是什么?活动开展的意义又是什么?案例和活动仅仅指向知识的获得吗?如何通过活动使知识获得过程成为能力和品格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们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办法。因此,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却不知道知识和现实的关联如何。学生辛苦所学的知识除了应试的价值之外,或许就从此尘封在记忆中再无他用,这样的知识正是一种缺乏价值的“惰性知识”。因此,讲得再多、练习再到位、案例再丰富,学生的学习仍然在低维进行,教学从根本上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学当然是以知识学习为基础的,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①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教学,更应当包括能力和品格的养成,知识教学也不是将外部的知识生硬地转移到学生大脑中储存下来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不过是一种“U盘式”的转存而已,只是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和情感的活泼的“人”。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让知识“活”起来:一是要让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
活力;二是要盘活学生思维,让思维推动知识的获得;三是要让知识可以迁移运用,成为对现实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活知识”。知识结构教学正是致力于将知识结构化,将外部知识与学生经验相关联,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不是知识、生活和学生各自孤立、毫无关联的“灌输”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建立起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有意义的关联,由此让知识真正活起来,成为可迁移运用的活知识,让知识学习过程成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综上,我们探索知识结构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是希望通过探索的过程,引导教师对知识本身,对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当前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