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卢禹舜: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一、艺术史学
观照体悟妙对神遇——也谈中国传统山水画写生观
千载兰亭百世典范
中古时期丝路佛教艺术的施主意愿与艺术家的独创性
自铸雄奇瑰丽词——新中国70年中国画变革与复兴
太极笔法——解读黄宾虹“一切奥秘尽在太极图”
从“马训班”到“罗训班”——一段三国交织的艺术史(1955—1962)
为被误会的“实验水墨”正名——一场触及水墨发展40年的历程
试论实验水墨的史学意义
篆刻的意境与意境的开拓
关于“篆刻与现代”的话题
篆刻边款捶拓技法新探
二、基础理论
论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无量”观念
中国画语言与思维的整体观
中国精神与东方审美
南方传统壁画传承中墨和颜料的科学鉴定
草书——诗意的生命迹化
三、书画名家
划时代的丰碑——李可染的山水画
李可染的墨戏
读李可染——还画家、作品的本体真实
四、美术观察
多元的新格局——1987首届“中国油画展”的回顾
涅瓦河畔的中国梦——20世纪50年代留苏油画家六记
内容摘要
观照体悟妙对神遇——也谈中国传统山水画写生观卢禹舜
有人说,20世纪中国山水画家遭遇的痛苦和无所适从,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一方面,工业文明的日新月异损害了传统的山水景观。另一方面,全球化、工具理性、消费主义的泛滥也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式微,艺术家们失去了其存在的精神家园,内心的失落是空前的。在此情况下,有人选择了随波逐流,有人选择了疏离生活、玩弄技法。在美术界, “速写相”现象非常普遍。中国画面临着急剧变革的挑战,其理论体系亟待重新建构,而建构的基础就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此,我仅就写生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旨在强调中国传统山水画写生观对于当代绘画的重要意义。一观照体悟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受老庄及禅宗思想的影响非常深,也是最心灵化的艺术,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静观是一种精神。在静观中,用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与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相应和;在静观中,将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用笔墨升华为一种境界。庄子说: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因此,画家应时刻重视“观照”的体验。在生活中不能只用身体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事物,还应更多地用“心眼”去看,用“心耳”去听,用内心去感受,做到应目会心,用笔墨把内心独特的感受强化、表达出来,并在境界上有所升华,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中国古代
.......
精彩内容
本书稿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书画的当代性发展与转换,及时反映书画理论的研究成果。书稿通过四个具体的章节——艺术史学、基础理论、书画名家、美术观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书画领域在史学研究、美术理论、艺术批评、名家名作、展览活动等层面的新动态。撰稿作者包括当下中国艺术界诸多知名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艺术管理专家和画家。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各个层面的学术前沿、新动态、研究建树。全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适合阅读,有较强的即时性。
媒体评论
本书主编作者来自我国顶级艺术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以国家画院学术资源为背景,征集了一批有分量、有内容、有品质的学术文章,保证了本书在艺术领域内的学术含金量。
本书的主要撰稿者有卢禹舜、殷双喜、王镛、盛葳、朱良志、薛永年、王鲁湘、刘继潮等人,都是在相关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学者,在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上享有盛名。
本书的研究时效性强,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都是当下学界关心的前沿学术问题和热点学术事件,具有极强参考价值。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