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8.63 4.9折 ¥ 5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刘丽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05008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481827
上书时间2024-12-25
刘丽辉(1972-),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本科,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专业硕士。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中心”成员,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技术经济。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个,市厅级项目3个,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
第一章概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经济发展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经由“总量紧平衡、品种间调剂”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甚至出现结构性过剩,农业产出台阶式上升或保持稳定成为常态。但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需要从追求高产量到谋求高质量转变,提高农产品品质,这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大量文献都已经验证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例如So1ow索洛,1957;Arrow阿罗,1962;Romer罗默,1986;Lucas卢卡斯,1988)。关于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以及速水佑次郎和拉坦(Y.Hayami and V.W.Ruttan,2000),指出技术进步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有粗放式和集约型两种类型。从经济增长理论来说,农业经济增长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农业科技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即农业GDP增长率=因新增投入量产生的GDP增长率+因农业科研产生的GDP的增长率。前者是因农业资源投入要素增加导致的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同期农业GDP增长率之比,即为农业要素投入贡献率。后者是因农业科技进步所导致的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称为农业科技进步率,与同期农业GDP增长率之比,即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一般指人们为了实现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而采用科学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本质是农业科研带来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和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如果农业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来自劳动力、耕地、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所产生的贡献,则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为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而且随着农业投入的物质要素如土地、水、能源等越来越稀缺,依靠在稀缺的土地上追加更多的要素投入最终会导致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显然这种农业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地少人多的发展中大国,这种粗放式农业经济增长模式更加不符合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条件。这样,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带来的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比的提高,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Total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对应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从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看,在资源和市场等多重约束下,一国的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靠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率的提升,坚持走集约型增长的发展道路,扩大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从“六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的2015年已达到56%,从趋势上来看,科技进步逐步取代资本等要素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但与发达国家的70%—80%农业科技进步率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我国较低的农业技术贡献率也直接加大了我国在农业现代化水平上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显示,与美国、法国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相差90多倍、100多倍,甚至连巴西都不如: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相比,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分别相差约150年、108年、86年、64年、60年、36年。与我国偏低的技术讲步贡献率同时存在的另一种现象是我国农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存量却不低。据统计,我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