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 6.3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娄林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22201627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11308521
上书时间2024-12-25
人性与自然环境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日渐稀少。我们的生活区、工作地点和交通工具都是冬季集中供暖,而夏有空调。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我们的脚(或鞋)才会接触大地。只要室外温度与我们偏爱的最佳温度有些差异,我们就能用衣服遮盖身体的90%,用以保暖或避暑,将我们与自然因素的接触降至上下轿车的那几分钟。即使从事农业或伐木的人不得不进行户外劳动,他们每周在农田和树林中度过的时间实际上也不过是40至60小时。在一些国家,牧民和猎人每年确实要在露天呆几个月,但是这种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消失,即便是在现代世界的落后地区。
某些地理学家可能会反对本文使用的“自然环境”一词。所谓的“自然环境”通常指文化环境(文化景观)。但说“文化景观”也往往是用词不当,它常常与文化无关。文化或多或少意味着教养,即一种已知的、可预料的因果关系中的结果。然而,人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的许多变化(几乎是最持久的变化),则是人类活动偶然的、未知的甚至是不想要的结果。我们应该记住,大自然总是试图“治愈”人为的“伤口”,至于这种“二次生长的”自然——覆盖旧伤疤的新皮肤——是否不如原始环境一般自然,人们见仁见智。
但曾几何时,人类任由大自然控制,自然决定着人的工作和休息习惯、饮食种类和数量、生活地点及寿命长短。这些要素令人畏惧或带来解脱,就像绝对的统治者一样,人既无手段也无勇气去挑战它们。人总是对自然心怀敬畏,随时准备献上贡品表示感激或赎罪。从摇篮到坟墓,自然在人脑海中留下各种图像,即使是最极权政府的灌输给人造成的印象,其强度也无法与之匹敌。那时,人类以自然为导向(nature directed)。
迄今为止,现代人还没有摆脱环境的束缚,但是自然不再使人恐惧。人塑造自然,并希望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地震、台风或龙卷风才会让人感到恐惧,在人的记忆中留下可能会影响其未来行为的、无法消除的图像。原始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完全被自然环绕,现代人则生活于社会环境,并被其完全包围。在我们的时代,社会法则的直接影响取代了自然法则的直接影响。因此,人们倾向于将历史社会环境视为决定因素。人变得不那么“自然”,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