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寒地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1
1.1 叶的生长发育规律 1
1.1.1 叶片的形态与生长 1
1.1.2 叶的解剖 3
1.2 茎的生长发育规律 6
1.2.1 茎的形态与生长 6
1.2.2 茎的解剖 7
1.3 根的生长发育规律 10
1.3.1 根的形态与生长 10
1.3.2 根的解剖 12
1.4 穗的生长发育规律 13
1.4.1 穗的形态与生长 13
1.4.2 雌穗的解剖 14
1.5 籽粒的生长发育规律 17
1.5.1 籽粒的形态与粒重特点 17
1.5.2 中部籽粒生长特点 21
1.5.3 籽粒的解剖与组成 22
第2章 寒地玉米的生态生理 24
2.1 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4
2.1.1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4
2.1.2 温度对寒地玉米营养生长的影响 25
2.2 水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7
2.2.1 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7
2.2.2 降水对寒地玉米生长的影响 29
2.2.3 拔节孕穗期渍水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33
2.3 光照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8
2.3.1 日照时数对玉米营养生长的影响 38
2.3.2 拔节孕穗期弱光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40
2.4 环境因素对玉米穗分化及发育的影响 45
2.4.1 环境因素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 45
2.4.2 环境因素对玉米雌穗发育的影响 47
2.4.3 拔节孕穗期弱光渍水对玉米穗发育的影响 48
2.4.4 吐丝前后环境因素对穗粒数的影响 51
2.5 环境因素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51
2.5.1 基于播期试验的粒重、籽粒灌浆参数和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 51
2.5.2 基于年度试验的灌浆中期环境因素与粒重的关系 55
2.6 环境因素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56
第3章 寒地玉米的营养生理与施肥 58
3.1 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 58
3.1.1 不同品种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 58
3.1.2 高产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 66
3.2 氮、磷、钾肥对玉米源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70
3.2.1 氮、磷、钾肥对玉米源性状的影响 70
3.2.2 氮、磷、钾肥对玉米库性状的影响 71
3.2.3 氮、磷、钾肥对玉米库源比及产量的影响 72
3.3 玉米苗期缺素生理特点 76
3.3.1 光合色素含量 76
3.3.2 叶绿素荧光参数 78
3.3.3 干物重及根系形态指标 79
3.3.4 缺素对玉米苗生长影响概述 80
第4章 玉米的群体结构与高产 82
4.1 种植密度对玉米源库性状的影响 82
4.1.1 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82
4.1.2 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的影响 82
4.1.3 种植密度对玉米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83
4.2 玉米群体结构特点及透光率 84
4.2.1 种植密度和田间分布对群体的影响 84
4.2.2 栽培措施对群体大小和结构的调控 88
4.2.3 行距及化控对群体结构的微调 91
4.3 玉米群体结构与产量的关系 93
4.3.1 密度和田间分布对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93
4.3.2 栽培措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94
4.4 高产玉米的群体生理指标 95
4.4.1 株高 95
4.4.2 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相对含量 96
4.4.3 干物质积累 97
4.4.4 氮、磷、钾含量 98
第5章 玉米的源库特点与产量形成 100
5.1 源库协调与产量形成 100
5.1.1 高产玉米的源库特点 100
5.1.2 减源限库的影响 103
5.1.3 源库关系与寒地玉米产量形成 110
5.2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源库特点 114
5.2.1 叶源特点 114
5.2.2 根源特点 118
5.2.3 库的特点 120
5.2.4 源库关系 120
5.3 高产品种郑单958及其亲本的源库特点 124
5.3.1 减源限库对郑单958源库性状的影响 124
5.3.2 郑单958及其亲本源库性状比较 127
第6章 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特点 131
6.1 玉米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 131
6.1.1 高产普通玉米品质积累 131
6.1.2 不同品种玉米营养物质积累 134
6.2 源库改变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138
6.2.1 减源限库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138
6.2.2 减源限库对玉米籽粒油分含量的影响 138
6.2.3 减源限库对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139
6.2.4 减源限库对玉米籽粒中蛋白质、油分、淀粉总含量的影响 139
6.3 气象因素与玉米籽粒品质的关系 141
6.3.1 基于多点试验的结果 141
6.3.2 基于播期试验的结果 141
6.4 肥料和密度对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143
6.4.1 肥料和密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143
6.4.2 肥料和密度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145
6.4.3 肥料和密度对油分含量的影响 147
6.4.4 玉米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149
6.4.5 肥料和密度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49
6.4.6 肥料和密度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152
6.4.7 肥料和密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152
6.4.8 肥料和密度对灰分含量的影响 154
6.4.9 测定方法对玉米品质指标的影响 155
6.5 关于玉米品质研究综述 157
6.5.1 玉米籽粒品质形成规律 157
6.5.2 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生理基础与相关关系 158
6.5.3 环境条件对玉米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159
6.5.4 栽培措施对玉米籽粒品质的调控 162
6.5.5 关于玉米籽粒品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68
第7章 玉米的碱胁迫生理与改良剂的影响 171
7.1 盐碱对玉米发芽的影响与品种间响应的差异 171
7.1.1 盐碱胁迫对玉米发芽的影响 171
7.1.2 盐碱胁迫的品种间响应差异 172
7.1.3 玉米苗期耐碱胁迫的杂种优势与遗传分析 175
7.2 盐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改良剂效果 178
7.2.1 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及改良剂效果 178
7.2.2 改良剂对玉米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81
7.2.3 盐碱胁迫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188
第8章 寒地玉米产量潜力及实现高产的途径 192
8.1 玉米生产发展与贡献 192
8.1.1 世界与中国的玉米生产 192
8.1.2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与贡献 196
8.2 黑龙江省气候资源特点 200
8.2.1 1949年以来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演变特点 200
8.2.2 黑龙江省西南部玉米主产区丰产年份的气候特点 203
8.3 产量潜力及主要环境限制因素 204
8.4 影响寒地玉米高产的内在调控位点 206
8.4.1 基于品种试验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7
8.4.2 基于栽培试验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7
8.4.3 基于减源限库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8
8.5 寒地玉米高产调控技术比较 210
8.5.1 品种、密度和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 210
8.5.2 施肥、密度、行距和化控对玉米产量的贡献 211
8.6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经济系统分析 212
8.6.1 近年来国内外玉米价格走势比较 212
8.6.2 黑龙江省玉米成本分析 213
8.6.3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收益分析 215
8.6.4 中国玉米进出口情况 217
8.7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 218
参考文献 220
内容摘要
第1章寒地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
东北平原北部是中温带与寒温带交接地带,自南向北积温由3000℃减少到2000℃以下,无霜期由150d减少到100d左右,因此玉米生产用品种的熟期变化很大,从130d成熟的晚熟种到95d成熟的早熟种均有种植,不同熟期品种间生长存在明显差异。本书以晚熟品种为主要研究材料,辅以其他熟期品种。
1.1叶的生长发育规律
玉米叶由叶片、叶鞘和叶舌组成。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其面积大小、叶角、功能期及光合强度都影响光合作用。玉米头5片叶在胚中形成,称为胚叶,叶片光滑无毛,到生育中期多枯死。多数品种最上面5片叶无腋芽,称为顶叶,它们在籽粒灌浆期起作用。茎中部的叶称为茎叶,叶片有刚毛,其中着生果穗的穗位叶及上下各一片叶习惯称为棒三叶,是重要的功能叶片。玉米叶片还具有汇集雨水甚至露水的作用,让水流入茎基的土壤中。叶鞘包裹在着生的茎节节间外面,起到保护支撑、临时储存和运输光合产物等作用,因此经常将叶鞘与茎放在一起分析讨论。玉米雌穗穗柄上着生的叶称为苞叶,是变态的叶鞘,有的苞叶长有小的叶片。叶舌为一透明膜片,贴附在茎上,防止雨水或病虫的侵入。
1.1.1叶片的形态与生长
1.叶片的形态与大小
玉米叶片是狭长的披针形,但是第一片真叶略有不同,叶尖是近似勺形的圆弧。叶片的长度和宽度随着叶序而逐渐增加(但第二叶的叶宽可低于第一叶),最长和最宽的叶片一般是棒三叶中的某一片(有的最宽叶是最长叶的后一位),再向上的叶片长度迅速减少,而叶片宽度缓慢减少。郑单958的最长和最大叶片在棒三叶之下,图1-1中纵坐标是叶序,其中13~15叶为棒三叶,最长和面积最大的是第11叶,最宽的是第12叶。叶片长度、宽度和叶面积与叶序的关系可以用Peal-Reed方程描述(P<0.01,R>0.985)(表1-1)。
叶片的长宽比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以郑单958为例,平均长宽比为8.8;但是第1叶最小,仅为4;第2~4叶最大,平均为11.4;第5~8叶平均为8.8,与总平均一致;第9~15次大,平均为9.6;第16~20叶次小,平均为7.2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