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0.63 6.3折 ¥ 28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方卫平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70117741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88元
货号11497937
上书时间2024-12-25
方卫平,祖籍湖南省湘潭县,1961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77年考入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1984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8年任讲师,1994年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儿童文学系主任等。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教育史与儿童文献》杂志国际学术委员,鲁东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研究与评论,出版个人著作多种;在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数百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介。
主编有“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系列、“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增补卷10卷)、 “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理论译丛”、“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第六代儿童文学批评家论丛”;选评有“方卫平精选儿童文学读本”、“方卫平精选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主编学术丛刊《中国儿童文化》,合作主编《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等。
文化
《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前言
《2008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前言
《2009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前言
“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系列编撰自述:一个学科建设的“野心”
做一个洞悉儿童文化的教育者
谁能读懂童年的秘密
接收来自童年的讯息
“儿童节”提醒我们什么
童书出版的困惑
媒介中的课艺:一个变革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历史解读
▁—以早期《学生杂志》(1914-1918)为例
多学科、跨文化视野下的国际学校练习本研究及其启示
闲暇时间与当代青少年美育
青春的萌动
——论当代青少年文艺的创作与评论
原创动漫如何走向经典
从视像的洪流中拯救童年
——录谈推行儿童视觉媒介教育的必要性
少儿期刊:历史与未来
作家工作室:如何才能赢得这个时代
展现儿童文学的纯真、幽默、深邃和大气
——兼谈《最佳儿童文学读本》(小学卷)的选编和评点
序《诸暨实验小学儿童文学诵读本》作文不再是一场艰难的文字搏斗
教学
《妈妈回来了》一文的意义
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构筑儿童文学人才培养基地
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阅读
不安分的少年读者
让阅读照亮人生
送给孩子的阅读时光
一本书的光芒
——谈谈儿童小说的阅读
选本类型与选编策略
——关于儿童文学选本出版的思考
……
研讨
探索儿童文学的艺术之道
——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系列研讨会发言长篇小说《腰门》研讨会发言
长篇小说《1937·少年夏之秋》研讨会发言
历史题材小说《福官》研讨会发言
儿童小说《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研讨会发言
儿歌集《谁要陪我去散步?》研讨会发言
长篇小说《谁在那里唱歌》研讨会发言
长篇小说《美少年之梦》研讨会发言
系列小说“‘薄荷香’女生私密成长花园”研讨会发言
中篇童话《流星没有耳朵》研讨会发言
长篇小说《少年与海》研讨会发言
散文集《童话作家英语菜鸟世界行》研讨会发言
短篇小说集《地下室里的猫》研讨会发言
长篇小说《渔童》研讨会发言
系列小说《海龟老师》研讨会发言
学术著作《中国儿童文学史略》研讨会发言
长篇小说《有鸽子的夏天》研讨会发言“孤独狼”系列童话研讨会发言
艺术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
——试谈艺术本质
浅谈艺术个性
文化
《2007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前言
这是一部旨在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领域逐年留下思想印痕和学术成果、具有文化积累性质的大型资料集、可供检索的专业工具书,同时也可视为一部力求表明选编者的理论观察、批评立场和思考、建设性意见的年度学术报告和蓝皮书。我们期望以专业的精神和持续的努力,为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留下一份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索引和学术档案。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首次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此后,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层出不穷。早在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C.Kluckhohn)合写了一本专门研究“文化”这一概念的论著,名为《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列举了他们所能搜集到的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共161个。这一史实已经成为文化史研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则掌故。长久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点认识却基本相同,即文化研究者们通常都认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人类以外的自然生命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在自然万物中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外延包罗万象,所以又称作“大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辞海》(989年版)对“文化”一词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做了简洁的概括:“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与“文化”定义的某种不确定性一样,“儿童文化”这一概念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和概括。一般说来,儿童文化是指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围绕儿童及其生存、教育、成长等所创造、积累和建构起来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换句话说,儿童文化包括了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日常生活。当然,无论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还是外显的日常生活,从历史上看,都可能处处被打上成人权力介入的历史印痕——或者是无视儿童独立价值和地位的文化暴力印记,或者是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甚至崇拜儿童的文化诗意印记。
……
第九卷 童年与童年的文化
本书收录了多年来作者散见于报刊的以“童年与童年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分为“文化”“教学”“阅读”“漫谈”等几个部分,还收录作者相当一部分随笔。相较于系统性地阐述,本卷文章多结合具体事件、出版物等,以较小切入点言简意赅阐明观点,展现了作者这些年来的学术轨迹及思想发展。随笔更是涉及阅读、校园生活、人物小传等广泛内容,新颖有趣,多方位呈现作者三十年来的学术生活及所思所想,是对作者文存的重要补充。
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理论研究的最全最新文存对当今儿童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的理论著作
三十年的学术积累十卷深邃理论思考学术观念、研究方法、文学观点和理论体系的多方位阐述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