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2.65 6.3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建初,刘亚迪,刘玉莉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35505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1276814

上书时间2024-12-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建初,生态文明学者,**管理专家。著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实践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刘亚迪,现为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科研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与环境。
刘玉莉,赫尔辛基大学森林生态学访问学者,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科研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竹林碳汇与生态、环境生态及森林可持续发展等。

目录
 序 章 在历史变局中世界迎来碳达峰、碳中和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 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程中的四大重要里程碑 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理论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的思想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 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政策依据 第三章 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传统发展模式使二氧化碳排放失衡 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四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系统 碳达峰、碳中和与资源 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 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 第五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与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与第三产业 第六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政策 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 财税与金融策 产业政策 第七章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交易的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 第八章 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清洁煤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节能技术 智能监管技术 第九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能源 低碳能源产业的崛起 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 第十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型城镇化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城镇化空间布局 新型城镇化要重新定位城乡的生态位 城镇生态系统碳汇保护与提升 第十一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公众生活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培养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第十二章 碳达峰、碳中和与全球治理 生态环境的全球治理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建设绿色低碳““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优选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四大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15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一项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1994年3月21日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一是“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是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三是各缔约国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是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是加强靠前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靠前贸易的壁垒。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优选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靠前公约,也是靠前社会在应对优选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靠前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它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靠前合作的法律基础。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共有28个条款和2个附件,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以及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优选变暖。 《京都议定书》首开优选范围内以法规的形式温室气体排放的先河。为了使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种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第二种是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第三种是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四种是可以采用“集团方式”,欧盟内部的国家可作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削减、有的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务。 “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路线图”是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 “巴厘岛路线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为进一步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明了方向。 《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的,2016 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共29项条款,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优选盘点等内容。《巴黎协定》坚持公平原则、共同但又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原则。 《巴黎协定》将优选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把靠前气候谈判的模式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减排的基本格局,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在靠前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巴黎协定》的达成为解决气候危机打下了基础,是优选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标志着解决全人类面临的气候问题开始进入优选合作的新时代。 P26-29

主编推荐
 一本“碳达峰、碳中和知识大百科”,成为你制定方案、规划等日常参考和翻阅的案头书。多维度、多主体解读碳达峰、碳中和,为地方、企业机构和个人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公众意识等层面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能力建设部原主任夏堃堡。 生态文明领域专家团队撰文,深度解读未来30年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探讨多领域“零碳”行动路径。 一本书帮助你建构起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知识体系。 

精彩内容
 在历史变局中世界迎来碳达峰、碳中和 工业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展。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的政治问题,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气候变化的问题从环境领域一直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领域,维系着人类的兴衰和各国的发展前景。碳达峰、碳中和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全球气候治程中的四大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154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一项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1994年3月21日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一是“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是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三是各缔约国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是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是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贸易的壁垒。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个为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也是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行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它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法律基础。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共有28个条款和2个附件,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以及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全球变暖。 《京都议定书》首开全球范围内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先河。为了使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种是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超出的额度;种是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第三种是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四种是可以采用“集团方式”,欧盟内部的国家可作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削减、有的增加的方法,体上完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务。 “巴厘岛路线图” “巴厘岛路线图”是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共有13项内容和1个附录。 “巴厘岛路线图”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一步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明了方向。 《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联合部签署了的,2016 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共29项条款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巴黎协定》坚持原则、共同但又区别的责任原则、各自能力原则。 《巴黎协定》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把气候谈判的模式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奠定了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减排的基本格局,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在社会应对气候变程中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巴黎协定》的达成为解决气候危机打下了基础,是全球气候治程的里程碑,标志着解决全人类面临的气候问题开入全球合作的新时代。 碳达峰、碳中和与政策 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即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将球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需要在碳减排途径、技术、机制和政策上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更需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政策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部门、行业机构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积极战略提升与政策强化,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开启了一场新的能源。 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 国家发展战略:逐入碳排放强度量双控 从“八五”计划开始到“十一五”规划,每一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都明确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要求:“十二五”规划提出健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健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综合运用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增加森林碳汇等多种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提出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十三五”规划强调碳排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量大幅减少,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碳排放,支持优化开发区域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清洁展环保产业,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利用,发展绿色建筑,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达到碳排放峰值;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积极参与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合作。 政策规划:驱动经济社会系统变革 2007年6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我国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的政策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2008年10月,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及中国对行的建设。 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组织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确定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为批国家低碳试点。 2011年12月,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围绕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增加碳汇,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 2013年9月,印发的《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2013年9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经过5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要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改善。 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治理污染源,加强能源消量控制,保障清洁能源供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形成清洁、、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完成,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大幅提升,能力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交流合作广泛开展等。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城市煤炭消量控制工作方案》,强调细化煤炭消量控制工作一步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2016年4月,公布的《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强调了用能权交易制度,明确节能管理手段,建立健监察体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抓用能大户。 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清晰界定了绿色产业的具体内容,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11月,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 2025—2035年的阶段发展愿景,明确了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碳排放。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到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2020年12月,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要坚持清洁低碳导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方向,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快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遵循系统谋划、整体、突破的思路,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制度体系、试点示范、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任务安排,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 2021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顶层设计:“1 N政策体系” 务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1 N政策体系”是在各个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 |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的增长,“十五五”时期要逐步减少,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发展绿色氢能。2030年要建成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工业电动交通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 | 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 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 | 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净零能耗、低碳建筑,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绿色乡村。 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 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发展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清洁零排放汽车。要建设加氢站、换电站、充电站。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污染排放脱钩,减缓气候变化的治本政策,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坚持生产责任延伸制度,推动静脉产业、动脉产业的发展,鼓励推广再制造,建立完善让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受益的方式。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 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储能、绿色氢能、电动和氢燃料汽车,实现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资源循环利用链接技术,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 发展绿色金融 | 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绿色“”建设。 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 | 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经济政策,明确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既有助于增加碳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助于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保护生物多样。要大力推动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联合国及有关国家继续推动相关领域合作的倡议。 国家和省(区、市)“双碳”目标和规划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企业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深入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建设参与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各省(区、市)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了各自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实现碳达峰目标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工作。据不统计,已经有80多个低碳试点城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在省级层面,上海、福建、海南、青海等提出在全国达峰之前达峰,天津、上海、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湖北、海南、四川、甘肃、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2021年制订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媒体评论
全方位聚焦全球气候变化态势深度解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30·60目标”系统梳理中国政策组合拳范式从理论、路径、技术、政策多维度,助力实现绿色转型与零碳未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