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5.82
6.3折
¥
89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国亮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30820639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0814820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国亮(1983- ),男,浙江台州人,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后,现为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地理》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本书的技术路线
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问题的提出
2.2 空间视角下的产业集聚理论渊源
2.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进展综述
2.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综述
2.5 研究述评
3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3.1 引言
3.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二重性研究
3.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NEG理论
3.4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多重性研究
3.5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一个理论框架
3.6 小结
4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测度:产业与空间特征
4.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4.2 不同地理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描述
4.3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性事实:产业维度
4.4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性事实:空间维度
4.5 二、三产业空间分布研究的延伸:海洋产业的考察
4.6 小结
5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5.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理论假说的提出
5.2 假说的验证
5.3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命题讨论
5.4 小结
6 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研究
6.1 理论假说的提出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
6.3 假说检验及讨论
6.4 进一步讨论
6.5 小结
7 互联网驱动下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互联网与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7.3 互联网驱动下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演进轨迹分析
7.4 长三角城市群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演进研究
7.5 实证分析
7.6 小结
8 双重集聚:互补效应还是挤出效应
8.1 双重效应:一个现实印象
8.2 现象背后的故事:两个维度
8.3 经验分析:理论假说的求证
8.4 双重效应的进一步讨论:城市规模的分组
8·5 笋间范围的拓展: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8.6 小结
9 空间连续性、地理距离与二、三产业协同效应
9.1 引言
9.2 二、三产业协同效应:一个空间外溢事实
9.3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9.4 二、三产业空间分布连续性的演化轨迹分析
9.5 二、三产业空间分布连续性的空间效应分析
9.6 假说验证及讨论
9.7 空间连续性的边界考察
9.8 进一步讨论
9.9 小结
10 城市规模。二、三产业协同集聚与企业成长
10.1 引言
10.2 城市规模与企业成长内在机理研究
10.3 模型设定、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10.4 实证结果分析
10.5 结论及政策含义
11 从产业链离散化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空间组织的视角
11.1 区域协调发展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11.2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新视角:产业链离散化分布
11.3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分析框架的构建
11.4 小结
12 结论与研究展望
12.1 主要结论
12.2 政策启示
12.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伴随着生产要素的大规模跨国流动,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区域之间的依存加强。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中国最近几十年来出现的要素流动的沿海化倾向,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讨论。《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学术层面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分析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关系。
精彩内容
当今世界,伴随着生产要素的大规模跨国流动,经济、文化交流加深,区域之间的依存加强。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中国最近几十年来出现的要素流动的沿海化倾向,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讨论。《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学术层面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分析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产业发展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