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1.95 6.3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范合君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831203
出版时间2020-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0824227
上书时间2024-12-25
1 高端人才发展对高精尖产业的影响效果与机理?
1.1问题提出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新形势下,北京市对原有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以期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产业结构升级。重新定位国际分工角色。目前,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精尖产业的布局,推动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北京市率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既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也是主动适应新环境的战略方式。
高精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高端人才市场的发展,是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力量。高端人才一般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建树(李欣,李娜,2015),并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引领创新驱动方面具有强大的拉动效应。因此,高端人才市场的发展对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产业发展中,人力、物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人才的引进、投资的增加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已有诸多学者运用实证、案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证明(曹雄飞,霍萍,余玲玲,2017;潘康宇,赵颖,李丽君,2012)。基于这些研究.我们试图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高精尖产业和高端人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协同效应?如若存在影响,那么高精尖产业和高端人才之间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如何?
为了对北京市高端人才和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本章根据系统论和协调理论,利用北京市高端人才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数据,运用DEA模型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对北京市高端人才市场的发展和高精尖产业发展之间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至2016年,北京市高端人才发展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之间整体呈协调发展态势,但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距离完全协调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1-2文献综述
1.2.1 高精尖产业
“高精尖”一词最早出现在1960年发行的《人民日报》上,特指具有高级、精密和尖端特点的技术和产品。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提出之后,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提出“4+4”高精尖产业发展体系,首次明确了高精尖产业体系的内涵。2015年,北京市发改委在首都功能重新定位的相关文件中指出,知识、服务、绿色、总部等四种经济形态是北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的核心内容。2016年,北京市政府明确指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要以服务京津冀地区为重点,辐射全国,与此同时,还要提升“高精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2017年,北京市公布了十大高精尖产业名单。
虽然政府出台了关于高精尖产业的一系列文件,但是,对于高精尖的理论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外对高精尖经济结构也存在争议,如“德国工业4.0”“OECD高技术产业的划分”从不同维度对产业层次的高低进行了界定。为便于研究,本文根据以往文献将“高精尖产业”定义为:以创新力为驱动,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导,以具有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一大批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
1.2.2高端人才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_.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对“人才”进行了权威的界定。人才即指“那些具有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并强调人才为第一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高端人才规模的增加与结构的优化不仅能促进物质资本的提升、技术的进步,还能加速实现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因此,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转变资源依赖的生产形式,从资源依赖向人才依赖特别是向高端人才依赖转变。, 高端人才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其并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国内学者提出可以用“高学历人才”来代替“高端人才”。如张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