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共选修课建设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共选修课建设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82 3.4折 56 全新

库存2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子睿,樊凯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67965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9173469

上书时间2024-12-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Preface
第一章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属性
第一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本质
第二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工作定位
第三节 公共选修课的分类
第二章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主客体与矛盾关系
第一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的主体
第二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的客体
第三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主客体的矛盾展现
第三章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意识
第一节 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的意识
第二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管理理念
第三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决策
第四章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工作观念与方法
第一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工作观念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逻辑思维方法
第三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心理调适激励方法
第五章 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
第一节 公共选修课教学环境优化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培育
第二节 提升公共选修课吸引力所需的典型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公共选修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高等院校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种类很多,在当代高校中实行的比较多的是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学年学分制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它既保留了学年制的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
  相比较而言,学年学分制是当代中国高校执行比较多的学分制形式。在学年学分制体系中,“公共选修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是全校自由选课,一般是一学期期末或者是开学的第一周开始选修。因此,在展开全面论述之前,需要首先分析“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属性。
  第一节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本质
  一些观点认为“公共选修课”只是提高学生素质而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较难。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的工作,因此,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中,也需要关注这一问题。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深化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教育、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等都是“公共选修课”应当关注的。因此,研究概念的概念的外延,科学地抽象出一般可能性,进而就可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深层本质十分必要。
  一、“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某种“活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课程建设的要素有两个:第一要素是规划设计,第二要素是实施过程。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怎样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教学模式建设。因此,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课程模式建设,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目前比较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理论就是“基于工作过程”;其次是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最后,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建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因此,本书所说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包括从课程调研与设计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是什么性质的活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活动同高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何区别和联系,人们的看法又不一致。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对于“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一是将“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看成一种可观察可量化的组织活动,认为“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就是组织调配资源给学生开课的活动,这种观点将决策等思维活动排除在活动之外,认为“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虽离不开决策、政策、计划等思维形式,但它们本身不属于“公共选修课”教学工作范畴。二是认为“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既包括前述的感性活动,又包括指导实践的理性思维活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三是认为“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主编推荐

21世纪全球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基础保障则在于教育。高校是人才的孵化器,肩负着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公共选修是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有益补充,那么,如何开设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如何在公共选修课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能量”是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书是作者在2012年开始,五个学年来比较系统的研究探索成果的小结,也是两位作者对基于思政教育视角开展“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对策研究的阶段总结。



精彩内容

本书在理论分析部分依次分析了“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属性,“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主客体及其矛盾,“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涉及的工作意识、决策手段和工作方法,做好“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工作所需的心理调适激励和管理理念。同时,结合几类典型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