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1.47 6.3折 ¥ 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文炜编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0446908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259635
上书时间2024-12-24
第一章历史沿革
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从1987年至2018年,走过了32年的风雨历程,各项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前身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图书室,学校纳入统招高职及随后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伴随学校名称的变化及办学层次的提升,图书馆正式成为现在的“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图书馆现由东区主馆、西区分馆和院系资料室组成,拥有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馆舍、6000多个阅览座位和400余万册的馆藏文献,已初步形成了以语言类外语文献为主体的馆藏特色。
归纳起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
一、初建时期(1987年8月至1998年3月)
1987年8月设立图书室,1995年8月更名为图书馆,隶属学校基础部领导。建馆初期,图书馆使用面积238平方米,仅有一个书库、一个期刊阅览室、一个自习室,拥有2000多种(不足5000册)图书。文献的加工流程全部为手工操作,采用书本式目录,以期刊、报纸阅览为主。书刊借阅服务方式是传统的闭架借阅。这里最初有5位工作人员、他们是贾西山、邓伟、曹孝霞、苏烨华、任涛。
二、平稳过渡时期(1998年4月至2002年5月)
1998年5月图书馆从原有的平房区迁入一个面积287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现在的文渊楼),从此时起,图书馆初步设置为科级建制,由此开始进入了图书馆过渡及逐步规范化建设时期。在具体行政事务和管理机制上,由学院一名副院长分管并直接领导,负责图书馆工作的组织、规划、管理、检查、落实和考核;常规性的业务工作,则由学院选定的一位同志协助分管院长具体落实。
过渡时期的图书馆,主要包含一个闭架借阅书库,一个期刊阅览厅,两个自习厅;馆藏文献也仅为图书、期刊类纸质文献,馆藏文献总量不超过10万册,由于经费有限,图书进期缓慢,几乎没有充裕的市场新书如期更新。
在主体业务范围上,依据当时的馆藏储量、学生人数、借阅人次、工作强度,初步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三个编制极简的部门,各部门内设工作人员也极其有限,相互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借阅或分类编目、装订等项工作量大,紧张繁忙之际,基本上是一人身兼数职,常规性工作与突击性任务兼顾,行政性事务与业务性工作并行。
在日常业务工作的具体开节操作及其管理、服务方式上,图书馆的图书、期刊加工流程,可以说大部分还是处于于工操作阶段,仅在图书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和分类目录三种目录的编目中,已经开始采用了时新的卡片式目录编订样式,这在当时的民办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中是领先的。为了与此相适应,图书借阅方式也做了较大改进,开始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闭架借阅模式,整个业务流程及管理、服务方式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为图书馆适应新要求、促进新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奠定了良性发展的基础。
三、转型发展时期(2002年6月至2004年3月)
2002年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图书采购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5月图书馆在原有9万多册馆藏的基础上,采购了40多万册纸质图书,6月建成并开通了由北京邮电大学开发的MELINETS图书馆管理系统,开始采用计算机进行编目,实现了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检索等系统的计算机管理,开启了民办高校图书馆采用计算机编目等管理的先河。
2002年7月图书馆开始购置电子文献即数据库,第一个数据库是“中国数字图书馆”,9月建成了第一个开架借阅书库和第一个电子文献阅览区。图书借阅方式由闭架借阅发展为一个比较直观方便的开架借阅的新书库和一个闭架节约的旧书库,图书馆整体服务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2003年10月,图书馆通过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新一轮的评估并得到了高度的赞扬。
2003年借着陕西省高校图工委发出对民办高校图书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进行新一轮评估的“东风”,学校领导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加强和完善了对图书馆的建设。8-10月对原有的馆藏进行了回溯建库(用计算机重新编目),实现了全部馆藏使用机读目录运用计算机管理。2003年11月起草了编目的各种业务细则及规定。
四、健全发展时期(2004年4月至2006年2月)
2004年3月图书馆搬入使用面积2.39万平方米的七层楼房的新馆。更新了计算机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设立了电子阅览厅、网络资源厅、视听室等,全馆拥有计算机800多台,馆内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开通了网上预约、续借图书等多种服务功能。在图书馆二楼大厅设有计算机检索区,各阅览厅内均设有检索机,供读者查询馆内资源,并于3月修订编印了《图书馆规章汇编》。
馆内实行“藏、借、阅、咨、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