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1.51 6.3折 ¥ 98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张文忠,孙晓翠主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143272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313250
上书时间2024-12-24
第一节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概念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就是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能够帮助师生互动,进行协作式学习。信息化教学明确了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强调情境和协作学习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面对面教学的时空限制,催生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生态。现今,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嬗变。回顾我国信息化教学发展演变的近百年历程,可以分为“视听教学阶段”(1920一1987年)、“计算机教学阶段”(1987-1997年)、“网络教学阶段”(1998-2013年)以及“智能教学阶段”(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
(一)信息化教学1.0——视听教学阶段(1920—1987年)
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进入了第一个阶段一—视听教学阶段。最早开始于我国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如上海、南京等地,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逐渐被各级学校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该阶段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萌芽起步期(1920-1948年)
1920年,国光影片公司拍摄了《盲童教育》《养真幼儿园》《女子体育》《陆军教练》《养蚕》等无声教育片,这些影片常配有某些讲演和报告放映。从1930年起,金陵大学理学院经常使用无声教学影片配合有关学科的教学,并与上海柯达公司合作,共翻译了60多部教学影片[3]。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始设立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电影广播专修科。1945年,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3]。因为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域的经济、科技和教育都非常落后,故视听教学在当时只在较少数城市、学校和机关开展。
2.初步发展期(1949-1977年)
1949年以后,我国各项教育事业开始逐渐恢复,信息化教学得到初步发展。1955年,广播函授学校在北京市、天津市创办。1964年,国内第一幢电化教学楼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建造。也是在这一时期,一些城市的中小学以及外语、医学等高等院校开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幻灯片、录影、播放电影等方式进行教学。汉语语音教学唱片、外语教学唱片和教学幻灯片等电教工具也逐渐开始成批生产。而一些外语院校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开始修建同声翻译室和简易型语言实验室等电教设备。同时期,北京市、沈阳市成立了电化教育馆,北京市各区、县相继成立了电教站,积极开展电教工作。
3.专业建设期(1978-1987年)
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制定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重视”。1978年,我国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2],第二年,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之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相继建立了广播电视大学,有些地区还开设了电视中专、电视中学和电视职业学校,也有独立行使职能的电教机构。从1984年起,电化教育专业在全国30多所高校陆续开办,自此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电教人才体系,覆盖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3]。1987年,我国建立了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正式开始卫星电视教育。全国建卫星地面接收站1万多个,教育电视台1200多座,教学放像点6.6万多个,覆盖全国及亚太地区总人数约12亿,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电视传输网络。
在信息化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视听教学阶段,幻灯片、投影、广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等依赖新技术的新媒体开始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其中电视和录像因其发展较早较快,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媒体。
(二)信息化教学2.0——计算机教学阶段(1987—1997年)
1987年9月,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一封内容为“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这是我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从此拉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大幕。1990年11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1994年5月,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设置,这标志着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将不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