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2.65 6.3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孙德升著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56306602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1311114
上书时间2024-12-24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研究》:
第四,主导产业应具有多层次性。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既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问题,因此,处在战略地位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个主导产业群,并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实现多重化的目标。
主导产业的选择有六大基准:
一是产业关联效应。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引导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其关联效应表现出来,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有三种形式:一是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持续发展,必然扩大对相关设备、技术和原材料等要素的需求,从而带动为其提供这些要素的产业的迅速发展;二是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关联性强,技术领先,发展快速,能够为其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技术,创造更好的条件,感应这些后续产业的发展;三是旁侧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的发展,还会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对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地区的市场繁荣、就业面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是增长潜力。产业的增长潜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因而也称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它表明产品的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和行业,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弹性小于1的产品和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选择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促进整个产业持续高增长率,有利于创造更多国民收入。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品的产业部门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占有更大的比重。
三是生产率上升率。其是指某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其他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之比,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按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这一基准反映了主导产业迅速有效地吸收技术进步成果的特征,优先发展全生产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创汇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是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不仅通过影响产业技术进步而影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而且具有提高产业增加值率的作用(技术含量高使附加值高)。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与就业功能有一定的反向变动关系。综合生产率(TFP)指标,包括了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等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但劳动生产率毕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会相对减少就业量;而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带来的技术进步、生产率上升率和增加值率,不一定影响产业的就业功能。
五是就业。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弱,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分为两种情况: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弱。但是,各个产业的实际就业功能及其差别,还要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特点。从产业的相对就业密度看,一方面是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或产品销售收入所对应的就业人数;另一方面,可以从产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来分析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资本量。
六是可持续性发展。制造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物耗和能耗)低和环境污染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通过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来考察,因为物耗和能耗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部分内容,而环境污染的大小一般可以通过治理污染的成本反映出来。至于高污染产业有负的外部性,则可以将这些产业排除在外。
8.可持续发展理论
197□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合理持久均衡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概念,指出减少地球资源耗费和限制工业生产能够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平衡;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理论界的研究重点转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平衡的研究,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并逐步形成理论系统和研究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开始集中于区域经济和环境关系的宏观研究,由于资源的浪费性开采和低效率加工,往往存在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资源匮乏地区。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