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0.32 6.3折 ¥ 128 全新
仅1件
作者柯建中
出版社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53116495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603200
上书时间2024-12-24
序 纪念历史学家柯建中先生…………………………………张勋燎( 1 ) 初唐杰出的政治批评家魏徵 ( 1 ) 从元末农民起义与明初社会状况论朱元璋的历史地位 ( 6 ) 试论明代商业资本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 32 ) 明清农业经济关系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 ( 56 ) 略论明清时期封建地主阶级的变化 ( 76 ) 明清封建专制特权与超经济强制 ( 87 ) 略论明清时期小农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 98 ) 清代的商人和商业 (110) 明代的四川 (122) 清代的四川 (169) 清代前期四川的州县政权与水利建设 (246) 成都人的祖先来自何方 (257) 论明律与清律 (261) 论清代地方政区建置 (274) 论清代州县职官 (283) 论清代州县六房 (292) 论清代州县政治 (300) 论曾静案 (309) 论陋规 (317) 论县官印不如归家信 (319) 论歇家 (320) 论满人染汉习 (322) 论清代社会风俗习惯 (323) 春节的历史 (326) 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 (327) 漫谈诗史互证———柯建中教授之讲座 (329) 《宜宾市志·建置沿革》读后 (333) 新编《中江县志》读后感言 (336) 缅怀蒙文通先生 (339) 缅怀缪钺先生 (341) 附 录 卢杨村印象 何 平 (343) 导师柯公 谭 红 (345) 道德学问 垂范后人———悼念明清史专家柯建中老师 徐 君(347) 永远的思念 杨宗英 (350) 柯建中论著系年目录 (351) 后 记 (359)
初唐杰出的政治批评家魏徵
唐朝是7世纪世界上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而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时期(627—649)又是唐朝的黄金时代。
李世民是高祖李渊的次子,按宗法制的纲常来说是不能当皇帝的,皇位继承人根据传嫡长子的习惯应该是太子李建成。但李渊从太原起兵,转战晋陕,建立政权,统一全国,主要依靠了李世民的策划和努力。太原起兵时,世民十八岁。唐朝政权建立后,二十四岁的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兼领尚书令(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的职务,左右有一批能干的臣僚,本人威望很高。李建成自己不行,又对世民猜忌。斗争暗中进行很久,终于在高祖武德九年爆发为公开的政变——玄武门之变。以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为首的东宫系统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系统,在长安宫城玄武门进行了一场武装械斗,建成、元吉都被射杀。
李渊顺势立世民为太子,又于同年传位。世民当了皇帝,是为太宗,年号贞观。
李世民即位之后,对原东宫系统的属僚,除猥琐无能者外,均“弃怨用才”,分别授官。其中,特别看上了太子洗马魏徵。著名的贞观之治,一方面和世民的励精图强、采纳众议、整顿法纪分不开,另一方面也和魏徵的深谋远虑、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有计较过去的仇嫌,而且彼此都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太宗和魏徵等人的“贞观君臣论治”,已成为历史的美谈和封建社会政治的优良典范。
魏徴(580—643),字玄成,山东馆陶人。《旧唐书》本传说他“少孤贫,落拓有大志”①。隋炀帝末年,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邀魏徵参加,负责草拟书信公文。李密很看重魏微,但“奇之而不能用”。后微随李密降唐,太子建成久闻其名,召入东官,颇为礼遇。魏微在前面提到的皇位争夺中起了什么作用,史无明文,但后来魏微亲口向太宗说过,他曾劝建成早些动手,未被采纳,大概建成也是“奇之而不能用”吧!
贞观元年,世民任魏微为谏议大夫,是门下省的属官,专掌对皇帝言行缺失的规正。次年,迁秘书监,同时参与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唐代官制承袭东汉魏晋的演变,实行三省制度:中书决策,门下封驳,尚书施行,所以门下省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纠弹朝政,与其他两省长官共同分担秦汉时期宰相的职权。
魏徵性格耿直,对朝政有许多中肯的批评。凡是他的意见,都当面陈述,引古证今,词强理足,毫不含糊。据说他前后言事二百余件,与太宗往复应对,有数十万言。这些政治批评的言论散见于唐吴兢《贞观政要》和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此外,《全唐文》和《畿辅丛书》都各辑有魏徴文集三卷,均可参考。
我们注意到:
第一,魏徵在唐朝国运方隆,李世民志满意得的时候,在不少贵族官僚歌颂圣德,眩迷升平的时候,独能冷静地敲起警钟:创业尚比较容易,守成还更加困难。太宗曾和侍臣们多次讨论了这个问题。魏徵认为:一个新朝代的建立,总是在社会衰乱的时候,人民都希望有更贤能的君主出来治理天下,“因乱抚定”,是不算太难的。但一经得到了政权,渐渐遗忘了创业的辛苦,守成之君便很容易日趋骄奢荒怠。百姓要劳动,君主却不停地征敛,百姓已经贫困,君主仍然独自过着腐烂的生活,于是又重新走上了败亡者的覆辙。秦朝和隋朝在统一六国和南北朝的时候,国势算得上既强且盛了,难道他们不想子孙万代,永不衰替?可是,守成难呵!到了秦二世和隋炀帝手里,曾几何时就改朝易姓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对唐初的政治家们的印象,是特别深刻的,所以太宗完全同意魏徵的看法,更委托魏微编辑前代帝王成败的故事,名为《诸王善恶录》,专供王室子弟学习,要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引为规范。魏微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指出:“功成名立,咸资始封之君;国丧身亡,多因继体之后,其故何哉?始封之君,时逢草味,见王业之艰阻,知父兄之忧勤,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故能甘忠言之逆耳,得百姓之欢心……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生自深宫之中,长居妇人之手,不以高危为忧惧,岂知稼穑之艰难……然则,祸福无门,吉凶由己,唯人所召,岂徒言哉?”
本书集结了四川大学有名历史学家柯建中先生自1951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及杂文36篇,有的过去刊出过,有的则是抢先发售发表。文章以讨论明清史和巴蜀史为主,内容还包含理论及研究方法思考、人物评论、民风民俗记录……长长短短,不拘一格。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广泛而深入地占有史料,力求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从书中可以看到,一位文献功底扎实的史家是如何得心应手地驱遣史料,为自己的论点服务的,可以对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不少启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