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1.36 6.3折 ¥ 50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才文,姜英,文妙霞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21914634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11651946
上书时间2024-12-24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研究现状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认识和处理好“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目标是实现“和谐发展,共生共荣”。
1866年,恩思特·海克尔首先使用了“生态”这一概念,它被当作“研究生物体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全部科学”;到了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生态学被正式运用到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中;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1991-2011年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京都议定书》《千年宣言》等相继发布。2007年,联合国森林论坛通过了《国际森林文书》,形成了森林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2015年3月,关于森林景观恢复的第二届波恩会议宣布,全球已恢复6190万公顷退化森林景观,正在迈向2020年全球恢复1.5亿公顷森林景观的挑战目标。2015年8月2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原则。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196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通过了《巴黎协议》。70年来,联合国“全球议程”从人权与发展,到环境与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变革我们的世界,标志着生态文化核心理念逐步被事实认证,生态文明价值观正在引领世界转型发展。
国内学者对生态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生态文化内涵、转征 四出为生本文化就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正确认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人类的生死存亡及人生意义为终极关怀。南文渊和卢守亭认为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体系,包含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等所构成的整体文化系统。杨杰从哲学和生物学视角下探析异化根源,对理解生态文化的本质不无裨益。二是关于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关系的理解。徐建认为生态文化侧重点在“文化”上;文化生态重心在“生态”上。鄂云龙从方法论的角度,在文明与文化以及生态层面厘清了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的关系。三是关于生态文化的内容、类别和体系结构的研究。卢风从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概括了生态文化的内容体系。下文忠将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归结为四个方面。四是关于生态文化的建设意义和作用的研究。孙文辉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陈璐从这些层面分析了生态文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王丽和肖燕飞探讨了生态文化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五是关于生态文化缺失或发展不足的原因和建设生态文化的路径分析。王丛霞和陈黔珍分析了生态文化兴起的原因。王婷探讨了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六是在特定背景和视野下对生态文化问题进行的探讨。黄治东探讨了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建设问题。杨卫军分析了生态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对后者的作用。赵建军研究了低碳经济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建设。七是将某一民族(族群)的生态文化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研究。刘荣昆研究了傣族的生态文化思想及生态文化建设对策。李学术重点分了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异化及其原因。王永莉整体分析了西南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环境保护问题。吴丽娟研究了东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变迁中的体系危机与维度转换问题。袁爱莉研究了哈尼族服饰生态文化。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