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隐喻审判:法律隐喻的观念史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24
6.7折
¥
45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德祥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83205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5501405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德祥,男,泰州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法律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英美法律隐喻概述
第二章法律隐喻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法律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第四章“分离之墙”
第五章市场隐喻
第六章寒蝉效应
第七章被动的受众
第八章言论是火
第九章主体资格
第十章法人是人
第十一章知识产权隐喻
第十二章财产隐喻
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对英美判决书的发展和功能的研究,发现法律隐喻大量出现于法律学者的论著、司法判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从观念史的角度详细追溯分离之墙、市场隐喻、寒蝉效应、被动的听众、言论是火、诉权、法人是人、以及知识产权法和财产法中频繁出现的法律隐喻概念,就能理解和明白法官把隐喻作为一种启发方式,在疑难案件中思考和形成适用于各种新领域和新问题的法律假设,并且用隐喻做出富有说服力和逻辑性的论证,进而使法律隐喻有意或无意地渗透到法律话语过中,影响了法律职业人士和社会公众认识和理解某些新法律概念的方式。这就能深刻揭示以隐喻形式表现的法律术语如何从一个个普通观念发展、演变为某些重要的法律概念或原则,最终建构法律行为和法律制度,因为从观念史的角度看,任何制度本身就是某个观念的化身或者说是固化了的观念,人们通过这些观念表达某种意义,进行思考、会话和文本写作,从事社会交往,最终形成公认的普遍意义,并建立了复杂的言语和思想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