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眼观乡: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城眼观乡: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5.19 6.3折 88 全新

库存3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心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85047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5351007

上书时间2024-12-2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近代乡村生活的变与不变/13

 一、衣食住行/16

 二、婚丧嫁娶/33

 三、男耕女织/39

 四、时间与信仰/54

 第二章 由乡及国:早期乡治的设想与尝试/69

 一、晚清对于“乡治”的讨论/70

 二、重新体认的“广土众民”/75

 三、从基本单位了解社会的构想/81

 四、从乡村出发的国家想象/89

 第三章 新村运动与民国早期的乡村想象/93

 一、民初读书人的“另辟新境”/94

 二、五四前后思想界的乡村想象/100

 三、新村运动中乡村形象的变化/107

 四、走向农民运动/114

 ……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研究了近代国人思想中,乡村形象的变化。认为传统中国基本被认为长期存在着“城乡连续一体”。“城”与“乡”虽然一直存在着实质和象征上的差异,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无对立。自晚清开始,“城”变化越来越多,并成为了社会的主导。与此同时,“农村”的形象却在社会思潮的激荡之下发生着变化。乡村逐渐成为了一个闭塞,落后,贫困和愚昧的场所,乡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都被认为处于“崩溃”之中。传统中保持着正面形象的乡村到了此时经历着一种同情性质的污名化。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研究了近代国人思想中,乡村形象的变化。认为传统中国基本被认为长期存在着“城乡连续一体”。“城”与“乡”虽然一直存在着实质和象征上的差异,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无对立。自晚清开始,“城”变化越来越多,并成为了社会的主导。与此同时,“农村”的形象却在社会思潮的激荡之下发生着变化。乡村逐渐成为了一个闭塞,落后,贫困和愚昧的场所,乡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都被认为处于“崩溃”之中。传统中保持着正面形象的乡村到了此时经历着一种同情性质的污名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