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5.26 6.3折 ¥ 120 全新
库存81件
作者解绶启,王忠卫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62964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14771145
上书时间2024-12-24
桂建芳:总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的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在鱼类遗传育种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发育生物学、高级细胞生物学、鱼类遗传育种工程等方面科研成果丰硕。
戈贤平:总主编,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淡水水产养殖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技术学科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淡水水产养殖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长期从事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营养与饲料、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水体生物修复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
本书主编解绶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鲫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鱼类能量学、营养学和水产动物饲料与投喂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专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40多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另一主编王忠卫也是行业知名专家。
1鲫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鲫种质资源概况
1.1.1·形态学特征
1.1.2·种质资源分布状况
1.1.3·种质遗传多样性
1.1.4·重要功能基因
1.2·鲫遗传改良研究
1.2.1·群体选育
1.2.2·家系选育
1.2.3·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1.2.4·雌核发育选育
1.2.5·多倍体选育
1.2.6·基因编辑选育
1.3·鲫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与保护策略
1.3.1·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1.3.2·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2鲫新品种选育
2.1·鲫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
2.1.1·异育银鲫“中科3号”
2.1.2·长丰鲫
2.1.3·异育银鲫“中科5号”
2.2·鲫新品种的特性
2.2.1·异育银鲫“中科3号”
2.2.2·长丰鲫
2.2.3·异育银鲫“中科5号”
2.3·鲫新品种养殖性能分析
2.3.1·新品种鱼种养殖性能分析
2.3.2·新品种成鱼养殖性能分析
3
鲫繁殖技术
3.1·人工繁育生物学
3.1.1·精子和卵子的发育
3.1.2·性腺分期和性周期
3.1.3·性腺成熟系数与繁殖力
3.1.4·排卵、产卵和过熟的概念
3.2·亲鱼培育
3.2.1·生态条件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3.2.2·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3.2.3·亲鱼培育池的条件与清整
3.2.4·亲鱼的培育方法
3.3·人工催产
3.3.1·人工催产的生物学原理
3.3.2·催产剂的种类和效果
3.3.3·催产季节
3.3.4·催产前的准备
3.3.5·催产
3.3.6·产卵
3.4·孵化
3.4.1·胚胎发育
3.4.2·鱼卵的孵化
3.4.3·催产率、受精率和出苗率的计算
4 鲫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
4.1·鱼苗、鱼种的生物学特性
4.2·鱼苗培育
4.2.1·鱼苗、鱼种的习惯名称
4.2.2·鱼苗的形态特征和质量鉴别
4.2.3·鱼苗的培育
4.3·1龄鱼种培育
4.3.1·夏花放养
4.3.2·饲养方法
4.3.3·日常管理
4.3.4·并塘越冬
4.4·成鱼养殖
4.4.1·概述
4.4.2·鱼种放养
4.4.3·混养搭配
4.5·投饲管理
4.5.1·投饵数量的确定
4.5.2·投饵技术
4.6·日常管理
4.6.1·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
4.6.2·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4.6.3·池塘水质管理
4.6.4·增氧机的合理使用
4.6.5·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
4.6.6·做好养鱼日志
5 鲫营养与饲料
5.1·概述
5.2·营养需求
5.2.1·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
5.2.2·脂类和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
5.2.3·糖类的需要量
5.2.4·矿物质的需要量
5.2.5·维生素的需要量
5.2.6·鱼类的能量需求
5.3·饲料选择
5.4·饲料配制
5.5·饲料投喂
6 鲫主要养殖病害防治
6.1·鲫造血器官坏死病
6.2·细菌性败血症
6.3·鲫寄生黏孢子虫病
7 贮运流通与加工技术
7.1·鲫化学组成与加工特性
7.1.1·肌肉组织与主要化学组成
7.1.2·营养价值
7.1.3·加工特性
7.1.4·宰后品质变化规律
7.1.5·原料新鲜度对加工产品品质的影响
7.1.6·加工适应性
7.2·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
7.2.1·低温保鲜加工技术
7.2.2·低温保鲜辅助技术
7.2.3·生物发酵加工技术
7.2.4·鱼汤加工技术
7.2.5·干制加工技术
7.2.6·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7.3·品质分析与质量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1.2种质资源分布状况
鲫在全国(除青藏高原)广泛分布,常栖息在湖泊、江河、河渠、沼泽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浅水湖和池塘较多。鲫繁殖能力极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鱼类。
(1)卿不同地方品系
不同地域分布的鲫在形态上已出现明显的差异,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方品系,如云南滇池高背鲫、广东缩骨鲫、江西彭泽鲫、河南洪河鲫、黑龙江方正银鲫等(俞豪祥等,1987;王阅雯,2010)。滇池高背鲫自发现以来种群数量不断扩增,目前成为滇池的主要渔业对象,其体较高、体色银灰、头部尖。广东缩骨鲫的典型特征是,体后部脊椎呈萎缩状,躯体较短。彭泽鲫原产于彭泽县丁家湖、芳湖和太白湖等自然水体,后经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对其进行驯养选育,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当时农业部向全国重点推广的5种淡水鱼类之一。淇河鲫分布于河南省淇河流域,其肉质鲜美,背色浅褐、腹部银色、脊背宽厚、体型丰满,故又称“双脊鲫”。方正银鲫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是一个天然雌核发育种群,因而所产生的后代与母本相似。方正银鲫与日本银鲫和东欧银鲫不同的是,在自然群体中方正银鲫雄鱼约占15%(王永杰等,1997),而日本银鲫和东欧银鲫自然群体中却没有雄性个体(周嘉申等,1983)。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