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05.37 6.3折 ¥ 16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等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51930877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4892857
上书时间2024-12-24
李国平,理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首都区域研究。现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科联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60余项,各类规划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专著10余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李国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持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百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与专著200余篇(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 刘秉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全国政协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长期从事区域产业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以及几十项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发表论文150余篇。冯奎,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办公室主任,曾长期担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从事区域经济、城镇化政策等研究。其在城市群、新城新区、县域经济、小城镇、农民工等领域多份专项报告获得重要批示,10余项成果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省级优秀成果奖。 冯奎,研究员,长期在国家发改委研究区域政策和城镇化战略,主持课题多次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优秀成果奖。现在民盟中央负责重点课题的研究组织工作。
第一篇 总 论 篇
第一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态势与研判 …………………………………………… 003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 003
一、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003
二、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004
三、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005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划分 ………………………………………… 006
一、第一阶段(1980—1991 年):构想阶段 ……… 006
二、第二阶段(1992—2015 年):探索与形成阶段……………………… 007
三、第三阶段(2016 年至今):推进阶段 ………… 007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成效 ……………………………………… 009
一、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009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 010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 013
一、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有待不断优化和完善 ……… 013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 014
三、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 015
四、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难度仍然较大 ………………… 016
五、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表现为整体不足与区域间高度不均衡…………………………… 017
第五节 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 ………… 018
一、以统筹发展构建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格局 ………………………… 019
二、以创新发展构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动力 …………………… 019
三、以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来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 ……… 020
四、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020
五、以开放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内外联动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 021
六、以共享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 021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的政策演进与理论逻辑 …………………… 024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 ………………………… 024
一、我国区域政策演进的背景与进程…………………………………… 024
二、区域协调理论逻辑与政策演进……………………………………… 030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分析 ……………… 034
一、规划管理 ……………………………………………………………… 035
二、生态环境 ……………………………………………………………… 036
三、交通基建 ……………………………………………………………… 037
四、产业合作 ……………………………………………………………… 038
五、空间格局 ……………………………………………………………… 039
六、贸易开放 ……………………………………………………………… 040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协调政策对经济联系度的促进作用 ……………… 041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未来走势 …………………………… 046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 052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主要进展 …………… 052
一、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052
二、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055
三、区域互动合作机制有序推进………………………………………… 056
四、公共服务协调机制取得突破………………………………………… 058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059
一、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 059
二、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仍存难点…………………………………… 060
三、区域公共服务协调衔接不畅………………………………………… 062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062
一、区域发展条件差异较大……………………………………………… 062
二、行政区经济和部门经济壁垒仍然存在 …………………………… 063
三、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仍不充分………………………………………… 064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建议 ………………………………… 064
第二篇 专 题 篇
第四章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 071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 ………………… 071
一、发展维度: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 072
二、理念维度: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之举 ……………………… 072
三、生态维度: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 …………………………… 074
四、民生维度: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 ………………… 075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 076
一、制度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076
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显著………………………………………… 077
三、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079
四、环境治理工程稳步推进……………………………………………… 082
五、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083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083
一、城市开发强度高?人地矛盾突出 …………………………………… 084
二、产业布局与生态功能定位偏差?局部地区生态问题显著 ………… 084
三、生态空间遭受挤压?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 085
四、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局部地区质量改善面临较大压力 …………… 085
五、能源结构相对单一?能源消费与生态环境存在矛盾 ……………… 086
六、地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多?饮水安全保障压力较大 ……………… 087
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待提高 ………………… 087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政策建议 …………………… 088
一、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立统一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 ……………… 088
二、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差异化低碳发展战略 ……………… 089
三、统筹灾害预警治理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健康 ………………… 091
四、协调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 092
五、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障区域生态公平……… 093
六、推动形成共抓大保护的合力机制…………………………………… 094
七、着力构建政策共商?能力共建?责任共担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095
第五章 产业共生集聚驱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 098
第一节 产业共生集聚的内涵与特征 …………………………………… 099
一、产业共生集聚的内涵………………………………………………… 099
二、产业共生集聚的特征………………………………………………… 099
第二节 产业共生集聚驱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机理 ……………… 103
一、物质能量循环 ………………………………………………………… 103
二、绿色技术创新 ………………………………………………………… 104
三、产业链供需协同 ……………………………………………………… 105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产业共生集聚的做法及成效 ……………………… 106
一、长江经济带产业共生集聚的做法…………………………………… 106
二、长江经济带产业共生集聚发展取得的成效 ……………………… 111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产业共生集聚存在的问题 ………………………… 112
一、物质能量循环体系尚不完善………………………………………… 112
二、绿色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113
三、产业链供需协同水平有待提高……………………………………… 114
第五节 产业共生集聚驱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 114
一、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动产业共生集聚区建设 …………………… 115
二、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共生集聚效应 …………………………… 115
三、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 116
第六章 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与优化 ………………………… 119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在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中的地位 ………………… 119
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总体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 119
二、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产业与基本特征 ……………………………… 122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的历史演化 ……………………… 126
一、重大生产力布局演变过程与阶段划分 …………………………… 126
二、不同阶段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特征 ……………………… 127
三、历史经验总结 ………………………………………………………… 130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特征 ……………………… 13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 131
二、航空、船舶等重大装备制造业 ………………………………… 137
三、能源及大宗原材料等基础行业……………………………………… 141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总体思路 …………………… 145
一、未来发展的机遇 ……………………………………………………… 145
二、挑战与问题 …………………………………………………………… 146
三、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思路………………………………………… 147
第五节 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方向与路径 …………… 148
一、重点行业 ……………………………………………………………… 149
二、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 150
三、保障措施 ……………………………………………………………… 151
第七章 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与创新共同体建设 ………………………… 154
第一节 国家与长江经济带创新系统 …………………………………… 154
一、长江经济带创新与国家创新发展…………………………………… 154
二、基于国内比较的长江经济带创新特色 …………………………… 156
三、基于国际比较的长江经济带创新特征 …………………………… 158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创新要素禀赋 ……………………………………… 159
一、创新的自然经济社会基础…………………………………………… 159
二、创新的科技基础 ……………………………………………………… 163
三、创新体制机制 ………………………………………………………… 166
四、创新合作的成效与问题……………………………………………… 167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创新前景与建议 …………………………………… 177
一、长江经济带合作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 …………………………… 178
二、长江经济带创新合作的社会参与…………………………………… 180
三、长江经济带创新共同体政策………………………………………… 182
第八章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185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 186
一、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升………………………………………… 186
二、数字经济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188
三、长江经济带数字政务治理水平和效能提升 ……………………… 193
四、城市群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 …………… 193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测度 …………………………… 195
一、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质量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195
二、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方法与结果 ………………… 197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 203
一、数字经济促进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提升 ………………………… 203
二、数字经济助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 204
三、数字经济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 ………………………… 205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及优化 ………………… 206
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增加数字创新投入力度 ………………… 206
二、关注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 207
三、优化数字生态?开放协调发展数字经济 …………………………… 207
第九章 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 210
第一节 优化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重要意义 …………………… 210
一、创新驱动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 210
二、创新合作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 ………… 211
三、流空间已成为创新主体加强创新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 211
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研究框架构建 …………………… 212
一、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的测度方法 ………………………… 212
二、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213
第三节 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演化特征分析 …………………… 214
一、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宏观结构特征分析 ………………… 214
二、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节点特征分析 ……………………… 218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影响因素分析 …………………… 224
一、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 225
二、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 226
三、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网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226
第五节 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研究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228
一、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研究的主要结论 ………………………… 228
二、优化长江经济带创新流空间的对策建议 ………………………… 230
第三篇 地 区 篇
第十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动 ……………………………………… 237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 237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区域实践到国家战略 ……………………… 237
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 ……………………………… 239
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解析……………………………………… 239
第二节 长三角一体化突破性进展 ……………………………………… 240
一、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240
二、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41
三、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242
四、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243
五、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243
六、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244
第三节 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 244
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空间范围和战略定位 ……………………… 244
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重点领域和重要阶段性成果 …… 245
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 249
第四节 进一步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动的重要举措 ………… 250
一、加快建设高效协同创新体系………………………………………… 250
二、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 251
三、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251
四、加快高品质公共服务共享…………………………………………… 252
五、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252
六、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 ……………………………… 253
第十一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 255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成效 ……………………………… 255
一、跨省协作机制逐步建立……………………………………………… 256
二、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258
三、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261
四、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渐显……………………………………………… 263
五、开放合作发展有序推进……………………………………………… 264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266
一、城市群综合实力相对偏弱…………………………………………… 266
二、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有待提升………………………………………… 267
三、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68
四、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依然突出……………………………………… 270
五、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仍然较大………………………………………… 270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271
一、坚持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原则?推动区域梯次发展 ……………… 271
二、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合力?促进多维协同发展 ……………… 272
三、完善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提升区域协作能力 ……………… 273
四、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 275
五、构建多层次产业协同分工体系?打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九品武汉
¥ 15.00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九品武汉
¥ 10.00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成都
¥ 49.40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广州
¥ 65.29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北京
¥ 79.34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广州
¥ 65.32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广州
¥ 65.27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广州
¥ 65.33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济宁
¥ 46.40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新广州
¥ 65.3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