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4.51
6.3折
¥
23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齐冲天,齐小乎注译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28454
出版时间200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3元
货号3281378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言——关于孔子和《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内容摘要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
[注释]
时,到一定时候。《论语》中说的学和习,主要指仁义道德、为人处事的问题,习为实习、实现之义。说,即“悦”,愉快。亦,无实在意义,只是加强反问语气,故可加“很”或“就”字表达它。远方,指其他诸侯国家甚至少数民族地区。愠,郁积,生气。
[提示]
本章第一句是说要勤奋学习,第二句说能扩大影响,第三句说有坦荡风度。
[译文]
孔子说:“学了,到时候便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是很欢乐吗?人家不了解也不生气,不就是个君子吗?”
1.2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ti),而好(hao)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u)!”
[注释]
有子,即孔子学生有若,《论语》的第二章就载有子之言,足见有子在孔子学生中威信之高。有“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说。弟,即“悌”,弟对兄长的尊重和听从日悌。也,于此为句中的停顿语气词。鲜,少。未之有,即未有之,意即没有这种事。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宾语是代词,就提到动词之前,这是古语法,因此这里说“未之有”,“之”是代词宾语。务,从事,致力。其,于此表示推测的语气,有大概、恐怕的意思。与,即“欤”,语气词。
[提示]
这一章说,讲孝悌的人不会犯上作乱,这就把伦理道德问题结合政治问题了,即是所谓的“为政以德”。
[译文]
有子说:“那种为人孝悌,却好触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司,倒喜欢叛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抓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导向就有了。孝悌大概就是仁的根本之点吧。”
1.3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令,善。色,本指脸色。令、色二字的下部皆为“节”字,即气节的节。
[提示]
本章巧言令色指表面上讲究的东西。虽然不一定都不好,但仁义道德就不会多,变成虚架子,即不充实,不厚道。参见5.25。
[译文]
孔子说:“说得巧妙,脸面好看,仁就少了。”
1.4 曾子日:“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an)不习乎?”
[注释]
曾子,孔子著名的大弟子曾参(shen),鲁国人。日,即日日,每天。三,泛指多次,一再。省,反省,检查。身,自己。忠,忠诚,真心为人,与后来专指忠君的意思不同。
[提示]
本章就是说的好学,“学而时习之”的部分内容。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一再检查自己:帮人考虑问题没有真心实意吗?与朋友交往没有诚信吗?老师传授的东西没有实习吗?”
1.5子日:“道千乘(she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道,即“导”,领导。乘,军用战车,驾四马拉载,那时习用战车的数量表明诸侯国的大小,军备的强弱。万乘之国为大国,春秋时尚少,百乘之国为小国,千乘之国是一般的中等国家。敬,认真。事,均指政事。以时,按一定时间。劳役过重,或在农忙季节抽调大批劳役,就都不是“以时”。
[提示]
孔子讲话都有针对性,本章所述五点,概亦是针对当时政界时弊而发。有些荒淫无能的暴君是一条也做不到的。
[译文]
孔子说:“领导一个上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家,办公要认真、守信、节约开支,爱护周围的人,调用民役要安排好一定的时间。”
1.6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孔子对学生们谦称为弟,爱称为子。《论语》中七次称“弟子”,五次是对门人学生而言。后世沿袭,学生的学生便称再传弟子。况,或作“泛”,广泛。亲,接近。仁,仁者,作名词。以,用来。文,文献知识。
[提示]
从本章可见,弟子们做人第一,求知学艺之类第二。宋代的程颐说过这样的话:“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又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家便尽孝,出门对待一般友人,就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友爱,处事慎重、守信,对众人有广泛的爱,而亲近仁者。做到这些,还有余力,便学习文献知识。”
1.7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学生卜商,字子夏,晋国人。有若、曾参、卜商这些人假若是二十多岁跟孔子学习,孔子已年近七十,晚年了。贤贤,尊敬贤者,前一“贤”字作动词,后一“贤”字作名词,指贤者,有道德、才干的人。色,此指神色。易色,改变神色,如十分庄重、肃然起敬之类。致,献出。致其身,即献身,君要臣死的时候,就得去死,故有献身的问题。
[译文]
子夏说:“尊重贤者,是改变一下自己的神色;侍奉父母,能尽力而为;效力君主,能够献身;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做到这四条,他即使说还未曾学习,我一定说他是学过的了。”
1.8子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an)改。”
[注释]
友,结交,动词。惮,畏难。
[提示]
本章“无友不如己者”,即上面第六章所说的“沉爱众,而亲仁”,亲近和结交的是仁者,对不如君子的众人、小人,只是泛爱他们。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自尊自重,就没有威望;学了,也不能在行动中得到巩固。对朋友主要讲忠诚和信任,不去结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错,就不难去改正。”
1.9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厚,淳朴,厚道。
[提示]
本章没有指明是就什么人和事的范围来说,那就是泛指,理解为普遍的哲理。“慎终”就是善始善终的意思,“追远”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意思。
[译文]
曾子说:“慎重地考虑到事情的结局,追究它的长远影响,都能这样,民间的道德风尚就可趋于厚实而不轻薄了。”
1.10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yi)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子禽,即陈亢,字子禽,有的记载说他也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夫子,指孔夫子。本来大夫可称夫子,孔子曾为鲁大夫。后来泛称老师为夫子。至于是邦,孔子到过郑、宋、曹、卫、陈、楚、杞、莒等国。抑,还是,连接词。抑与之与,前一“与”字,给,后一“与”字,同“欤”,表选择的语气。以,用。夫子之求之,夫子的求闻其政。前一“之”字,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夫子求之”这个句子,变成词组,作更大一句的一部分。后一“之”字,代词,指“闻其政”。其诸,恐怕,大概。乎,于。异乎,不同于。人之求之,句法与上“夫子之求之”相同,义即人家的求闻其政。
[提示]
本章温、良、恭、俭、让是对孔子修养的一个重要概括。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到一个国家,必定要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是去要求了解的呢,还是人家告诉给他的呢?”子贡说:“夫子用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的态度得以闻政。夫子求得闻政,大概不同于别人求闻其政的方法吧!”
1.11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观察儿女们的志向;父亲死了,便观察儿女们的行为;在三年左右或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不改变父亲的主意,便可说是孝顺的了。”
1.12有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先王,如孔子所崇拜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等。斯,这。由,此作动词,遵循,依照。
[提示]
本章讲礼制,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是一切讲礼,也有行不通的地方,这该指什么?在阶级社会里,下层往往要起来犯上作乱,就是上层社会内部,利害冲突也很激烈,这时候,光靠礼乐、中和,就不中用了。所以,“有所不行”也是实际话。有朝一日,礼崩乐坏。原有的秩序要打乱,然后,去寻求新的和谐、新的礼仪。
……
主编推荐
论语,愈看愈风滋味出。……孔子言语一似没紧要说出来,自是包含无限道理,无些渗漏。
——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九》
《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捷,却能把孔子的积极的思想接近展现出来。
——郑振铎
精彩内容
《论语》全书一万二千七百多字,过去的人是背得很熟的。由于书中句子短,语气词多,我们能感到在记言的时候,书中还保留了浓厚的口语风格,只是在后人读来,它已经成了诘屈的古汉语。《论语》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还需结合许多学术概念、政治用语、史籍词句,还有许多哲理性的语言、文艺性的语言。 《论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仁义道德。这也就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儒家学派的知名品牌思想。书中从各个角度来论述仁义道德,从个人的思想修养、为人处世到国家社会的治理。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还有历目前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评论。他们那时不分学科,不排课程,各人发挥自己所长,因材施教,提出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所以《论语》一书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本书对《论语》中的精华部分重新进行了校对与勘订,并配有白话译文,方便读者阅读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读经诵典,逐步提升,受益终生!
媒体评论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
[注释]
时,到一定时候。《论语》中说的学和习,主要指仁义道德、为人处事的问题,习为实习、实现之义。说,即“悦”,愉快。亦,无实在意义,只是加强反问语气,故可加“很”或“就”字表达它。远方,指其他诸侯国家甚至少数民族地区。愠,郁积,生气。
[提示]
本章第一句是说要勤奋学习,第二句说能扩大影响,第三句说有坦荡风度。
[译文]
孔子说:“学了,到时候便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是很欢乐吗?人家不了解也不生气,不就是个君子吗?”
1.2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ti),而好(hao)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u)!”
[注释]
有子,即孔子学生有若,《论语》的第二章就载有子之言,足见有子在孔子学生中威信之高。有“有子之言似夫子”之说。弟,即“悌”,弟对兄长的尊重和听从日悌。也,于此为句中的停顿语气词。鲜,少。未之有,即未有之,意即没有这种事。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的宾语是代词,就提到动词之前,这是古语法,因此这里说“未之有”,“之”是代词宾语。务,从事,致力。其,于此表示推测的语气,有大概、恐怕的意思。与,即“欤”,语气词。
[提示]
这一章说,讲孝悌的人不会犯上作乱,这就把伦理道德问题结合政治问题了,即是所谓的“为政以德”。
[译文]
有子说:“那种为人孝悌,却好触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司,倒喜欢叛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抓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导向就有了。孝悌大概就是仁的根本之点吧。”
1.3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令,善。色,本指脸色。令、色二字的下部皆为“节”字,即气节的节。
[提示]
本章巧言令色指表面上讲究的东西。虽然不一定都不好,但仁义道德就不会多,变成虚架子,即不充实,不厚道。参见5.25。
[译文]
孔子说:“说得巧妙,脸面好看,仁就少了。”
1.4 曾子日:“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