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第五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刑事法系列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0.11
6.3折
¥
4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康树华,张小虎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44378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4115218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康树华,张小虎【主编】【中国】【现当代】 ———————————————————— 张小虎,男,1962年生,江苏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2007年8月至2017年7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刑法学、犯罪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著作:《刑法学》《刑法的基本观念》《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第一版、第二版)《刑罚论的比较与建构》(上卷、下卷)《罪刑分析》(上册、下册)《刑事法律关系的构造与价值》《犯罪学》《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犯罪》《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原因探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思想与制度建构》;主编“十五”“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犯罪学》;主编及合作出版其他学术著作10余部。
目录
目录 上篇犯罪学总论 第一编犯罪学的蕴意与理论源流:认识犯罪学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 第一节犯罪学的概念 第二节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路径 第四节犯罪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犯罪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犯罪学诞生之前的犯罪原因观念 第二节刑事近代学派肇始及犯罪学诞生 第三节犯罪学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第三章19世纪欧洲犯罪原因理论的开拓 第一节犯罪实证学派 第二节19世纪后期的犯罪社会学 第四章20世纪以来的犯罪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社会结构理论概述 第二节社会结构理论分支选读 第三节社会化过程理论概述 第四节社会化过程理论分支选读 第二编犯罪学方法论:学会分析犯罪 第五章犯罪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犯罪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第二节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观念 第三节犯罪学研究的经验性方法 第六章生命历程犯罪学的范式 第一节生命历程犯罪学的开拓性演进 第二节生命历程犯罪学的经验性特质 第三节生命历程犯罪学的结构性维度 第三编犯罪的本质与现象:认识犯罪 第七章犯罪本质 第一节犯罪概念的基本层次 第二节犯罪学的犯罪分类 第八章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第一节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犯罪现象的测量 第四编犯罪原因论:解释犯罪 第九章犯罪的社会原因 第一节犯罪原因的社会因素 第二节当代中国社会罪因机制 第十章犯罪原因的生物因素 第一节年龄与犯罪 第二节性别与犯罪 第三节遗传与犯罪 第十一章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人生观与犯罪 第二节个体心理失衡与犯罪 第三节个体需要与犯罪 第四节人格障碍与犯罪 第五节个性特征与犯罪 第十二章犯罪被害人的考究 第一节犯罪被害人概述 第二节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被害性 第五编犯罪对策论:治理犯罪 第十三章犯罪预测 第一节犯罪预测概述 第二节犯罪预测的内容 第三节犯罪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第十四章犯罪预防 第一节犯罪预防概述 第二节犯罪预防体系 第十五章刑事政策的观念与内容 第一节刑事政策思想的兴起 第二节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刑事政策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 下篇犯罪学分论 第六编典型常见犯罪 第十六章暴力犯罪 第一节暴力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暴力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暴力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暴力犯罪的对策 第十七章财产犯罪 第一节财产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财产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财产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财产犯罪的对策 第七编独特型犯罪 第十八章有组织犯罪 第一节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有组织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有组织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第十九章高新科技犯罪 第一节高新科技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高新科技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高新科技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高新科技犯罪的对策 第八编主体类型性犯罪 第二十章流动人口犯罪 第一节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流动人口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第二十一章职务犯罪 第一节职务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职务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职务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职务犯罪的对策 第二十二章青少年犯罪 第一节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第三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第四节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内容摘要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 家 级规划教材,本书第5版在此前的第4版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资料的更新及内容的补充修正。尤其是,作为对社会犯罪问题的研究,本书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注重本土民族文化及社会时代背景,强调“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科学学风,充分把握国内外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构建中国自主的犯罪学知识体系,努力为我国的犯罪预防及控制做出贡献。
本书在内容目标上致力于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清晰,阐述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论述客观,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反映时代精华,力求创新开拓。在体系结构上,本书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类型论、犯罪原因论、犯罪防治论的一般性框架,而是遵循学科知识应有的规律以总论与分论的体例展开犯罪学知识体系。
主编推荐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在内容目标上致力于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清晰,阐述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论述客观,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反映时代精华,力求创新开拓。在体系结构上,本书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类型论、犯罪原因论、犯罪防治论的一般性框架,而是遵循学科知识应有的规律以总论与分论的体例展开犯罪学知识体系。在保持总论与分论的架构下,本书进一步汲取他国优选的理念,以“认识犯罪学、学会分析犯罪(方法论)、认识犯罪、解释犯罪、治理犯罪、探究典型犯罪类型”的总体思路,更为明晰地展示犯罪学的知识脉络。本书还着力把握当代犯罪学发展的理论前沿,新增了“生命历程犯罪学的范式”“高新科技犯罪”等专章,而“19世纪欧洲犯罪原因理论的开拓”“20世纪以来的犯罪社会学理论”等专章的新增,也使本书的犯罪学知识的覆盖更为全面及完整。同时,本书经过数次再版,其具体内容更为精准、深入、系统及富有时代气息,
精彩内容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 家 级规划教材,本书第5版在此前的第4版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资料的更新及内容的补充修正。尤其是,作为对社会犯罪问题的研究,本书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注重本土民族文化及社会时代背景,强调“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科学学风,充分把握国内外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构建中国自主的犯罪学知识体系,努力为我国的犯罪预防及控制做出贡献。 本书在内容目标上致力于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清晰,阐述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论述客观,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反映时代精华,力求创新开拓。在体系结构上,本书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类型论、犯罪原因论、犯罪防治论的一般性框架,而是遵循学科知识应有的规律以总论与分论的体例展开犯罪学知识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