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人乐府观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人乐府观述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45 6.3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旻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73206053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270760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绪论

 

  乐府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之一体,有其产生、发展、变革和趋于徒诗化的完整过程。作为音乐文学的乐府诗,植根于《诗》《骚》传统,滥觞于两汉,繁盛于魏晋南北朝,一变于中唐新乐府,再变于两宋的全面徒诗化,传承于元明清的文人拟乐府,其文体不断变革,在不同时代中各呈特色。
  当前学界对于唐五代之前的乐府诗研究,成果十分丰硕。近十余年来,吴相洲、赵敏俐等前辈学者更提出建构“乐府学”的思考,并已形成《<乐府诗集>分类研究》、《乐府诗构成要素研究》两个文丛的系列成果。前者从音乐文学史的角度,分别研究《乐府诗集》十二门类的特质;后者则从文体学的角度,分题名、本事、曲调、体式、风格五项元素,探索乐府诗创作的传统源流,在文体界定方面深具理论价值。而这些研究,都是植根于《乐府诗集》的框架,依托唐五代之前的乐府文本进行的。此外,学界现有大量关于乐府诗史、乐府文献、乐府诗文学性、艺术性乃至重要作家的专题研究,也多倾向于汉魏六朝至唐五代这一时段。可以说,自郭茂倩《乐府诗集》进行总结性断代编纂,成为宋前乐府诗之集大成者以来,自古及今的乐府诗研究,大多都在这一总集框定的规模之内。
  宋代虽是大规模总结前代乐府文献的朝代,但当前学界对宋代乐府诗的研究尚未形成规模。目前相关于宋代乐府诗的研究,大多仍偏重于其音乐特质,主要以郊庙雅乐、鼓吹歌曲、祭祀声诗、竹枝词等仍保持入乐传统的诗歌乃至其音乐传统为研究对象。如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等,研究宋代雅乐制度及其音乐传统;李驯之《两宋鼓吹歌曲考述》等则强调鼓吹乐章与内制歌辞的特点。此外,由于唐宋之际音乐文学的变革,乐府与声诗的关系也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杨晓霭《宋代声诗研究》,罗红艳《论<全宋诗>中的声诗》等,上承任半塘《唐声诗》、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等专著而来,一定程度上涉及了宋代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变迁。而对宋代乐府诗做文学史意义上的研究,也还只是初步进入学界视野。着重关注唐后乐府的徒诗化特质,梳理其文学史演变的理论著作,如王辉斌《唐后乐府诗史》,初步展示了北宋至清代九百余年乐府诗的历史,包括唐后乐府与唐代乐府诗的承继关系,与音乐的离合关系,与社会历史演变的关系等,可谓一部宋元以下乐府诗研究的拓荒之作。然而该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受篇幅所限,论及历代乐府的章节都较为简单。如宋乐府一章,主要将旧题乐府、宫词、歌行类乐府、即事类乐府分节论述,而未涉及其余类目,尚颇有可开掘之余地;而对于宫词、歌行类乐府的文体学界定,也尚可进一步深入探讨。
  目前宋代及以下乐府诗的研究尚未形成规模,究其重要原因有二。其一,因宋元时期词曲新兴,乐府诗作为音乐文学的地位不再突出,后世在这一层面上追索其文体意义者较少;其二,宋代及以下的乐府诗多半被文人当做徒诗来创作,多数时候只是散见于别集之中,并未形成总集类编纂,因此对这一时段文人拟乐府的研讨,大多是就某一名家之作而论,而未能进一步涵盖其源流与全貌。归根结底,二者都指向宋代及以下乐府诗的全面徒诗化。而宋代正是这一徒诗化变革全面发生的时期。
  宋代对乐府的定位和宋前有相当的区别。由于词体兴盛,在合乐表演的功能方面,事实上已经由词取代了诗作为乐府的地位。与此同时,唐宋之际乐府诗的全面徒诗化,使乐府诗渐渐被作为一种固定的文体看待,即文人模拟乐府旧题或歌辞性诗题所创作的,摹仿前代乐府的诗歌。这些文人拟乐府虽然大多丧失了乐府文体固有的音乐特质,然而在“补乐府”创作观念的激发之下,它们仍然能够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宋代文人关注乐府作为徒诗的文体意义,一方面维持着对前代乐府旧题的总结与书写,另一方面文人自出机杼,不断自拟新题,在乐府诗创作观念、题材、形式等方面都形成新变,以其创作实践继续拓展乐府诗这一范畴的外延。这是乐府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全面变革。
  要厘清宋代乐府诗发展与变革的脉络,当从探原宋代文人的乐府观入手。宋代文人的乐府观既包括宋人在对前代观念和诗歌文献的整合中形成的总结性观点,又包括乐府向徒诗的转变过程中,在文人群体的创作层面形成的变化,甚至两宋前后数百年,宋人自身的乐府观也处于一个相互影响,不断流变的过程中。因此,为了全方位地把握宋代文人的乐府观,并进而对宋人乐府诗形成较为切实可靠的界定,就需要从宋人所做的文献编纂,倡导的诗学观念,乃至文人群体的创作实践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与整合。
  宋人对前代乐府诗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整理。宋代诸总集、别集中对乐府诗的编纂态度,既包括宋人对前代乐府文献的总结,也包括宋人对本朝乐府创作的认识,而其乐府观又各自有别,形成内核较为明确,外延却较为模糊多元的乐府观。《文苑英华》与《唐文粹》在分类模式上偏重于按照乐府诗题材区分,在诗篇的选择方面又格外重视唐代乐府的创作典范;《系声乐府》虽已亡佚,但据《通志》记载可知,其编纂方式独重音乐源流,这种态度也同时呈现在《通志?乐略》中;而《乐府诗集》则是在辨析音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又对旧题渊源进行文献性的考证,梳理旧题创作的沿革,可谓宋代乐府文献总结之集大成者。这些总集的编纂,分别体现了宋人对于前代乐府的不同态度,然而其观念又与宋人对本朝乐府的界定有所不同。如《宋文鉴》的编纂中突出乐府与歌行的相似性,而在宋人诸别集中,乐府多与其余诸体诗歌杂列,可见宋人在对待本朝乐府诗时,实际已经将之视为徒诗对待,甚至与歌行这一新兴文体相提并论。对这些总集、别集中透露的乐府观予以辨析,可以观察宋人在文献整理层面上的观念变化。
  从宋人总结前代和实际创作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对前人的乐府观有所辨析与反思,形成基于不同视角的编纂理念,同时在创作实践中也因人而异地存在不同的乐府观。宋人对乐府诗这一概念外延的理解并无一定之规,令他们的古题传写与自立新题都呈现出更加繁杂,较难界定的趋势。这也直接影响到宋代乐府诗文体的辨析。
  宋代乐府徒诗的音乐传统仍旧不曾完全消解。对歌行体乐府和歌辞性诗题的继承成为文人乐府的新风,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乐府和歌行间的界限。部分乐府旧题的本义呈现出逐渐漫漶乃至消解的状态,其同题拟作中有些诗歌的乐府特质渐不分明;同时,新题乐府的题材越发趋于广泛,难免混同于其余叙事诗歌。这些都需要结合宋人乐府观的研究予以界定,方能进而从文体学角度阐释宋代乐府诗的书写特色、风格传承。
  可以说,正是与音乐的分离成就了宋代文人乐府诗的文体意义。乐府诗作为音乐文学的特质虽然被词取代,在徒诗化趋势中,其作为诗之一体的地位却并未动摇。在上溯《诗》《骚》,规模魏晋,又确立唐代典范的总结与继承之中,文人拟乐府在宋代仍然拥有数量远超之前任何一个朝代的作者群。而在宋人重视诗歌旨趣、功能,推重其现实意义的观念下,宋代乐府诗的题材得到进一步开拓,诗篇数量相当可观。乐府诗于宋人,也成为一种更加日常化、现实化的表达。
  本书将以音乐文学特质衰亡之际的宋代文人乐府观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梳理宋人对前代乐府文献的总结与对本朝乐府诗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对参,并结合宋人自身的新旧题乐府创作,涵盖宋代文人文论家与创作者的双重视角,把握宋代乐府徒诗创作和诗学理论进程的互动,初步还原宋代文人的乐府观构建,以略补当前乐府文学史研究之阙。


【书摘与插画】

   结语
  在宋代之前,乐府始于汉魏一直是文论史上的主要观点。宋人在继承汉魏乐府传统的基础上,更将乐府精神上溯至《诗》《骚》,强调其播于歌诗,旨在美刺的功能,拓展了乐府文体的容纳范围,并在编纂观念与创作理念两个层面均有所发展,形成了较前代更加丰富多元的乐府观。
  宋人前后数次较大规模地梳理前代乐府文献,其中既有《乐府诗集》《通志?乐略》之类重视音乐传统,强调古题源流的编纂态度,也有《文苑英华》《唐文粹》之类从创作实际出发,视近世尤其是唐人乐府为徒诗的观念。后者大多仅以题名特质或诗歌旨趣区分乐府诗,但这种分类方式同样被其应用于其余无乐府传统的徒诗,一定程度上令乐府与徒诗,尤其是新兴歌行体的界限更加模糊,同时也未能涵盖固有音乐传统的部分乐府题名;而前者固然得以从编纂脉络上呈现出古乐的传统,保存大量前代篇题,却也重视本事、诗义的梳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清晰地展示了诸乐府旧题从合乐歌辞到不入乐的徒诗的流变。
  在文人拟乐府的自由发展中,徒诗化倾向是一种必然。随着历代古乐更迭,乐府古辞的文本不断地与音乐疏离,最终仅能作为纯文学文本被后世文人所认知。而在失去了音乐这一重要纽带之后,历代文人拟前朝乐府诗,也大多只能着眼于文本的摹仿和旨趣的发挥,或规模前人,或自出机杼,在不断的重叠书写中,形成乐府诗功能、题材、思想性的全面拓展。至宋代,在多数文人的观念中,乐府已经不再是与徒诗相区别的音乐文学,而是更广泛地作为徒诗而存在,宋人诸总集、别集的编纂,或完全不设乐府一类,仅将拟乐府与其余诗体间杂收录,或虽强调乐府文体,但也仅将之作为徒诗编纂。这都与宋代乐府诗的创作现实相吻合。
  宋代文人主要将乐府视为徒诗之一体来创作,其拟乐府虽然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继承了古乐府的传统,却大多独立于音乐而存在,除了郊庙朝会等雅乐歌辞以及祠祀乐歌的创作已成定式,仍保留着入乐传统之外,在文人拟乐府中,专门为了入乐而创作的诗篇并不多。宋代文人在创作乐府诗之时,虽也存在一些泛泛拟古的篇章,但在“补乐府”观念的影响下,他们更多地重视文本自身所蕴含的文学特质与现实意义,拓展乐府诗的题材容纳度,在崇古之余努力形成新变。这既是对乐府徒诗化趋势的接纳,也是推动。在宋人的乐府诗创作中,乐府诗的音乐特质进一步消解,然而宋人对于乐府诗题材的关注,令其创作视野更为宽广,而推重诗义、本事的创作理念,也就此成为宋人乐府观的主流。



 
 
 
 

商品简介

本书以宋人乐府观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宋人对前代乐府诗接受过程,也注重分析宋人自身乐府诗创作的特色,同时也探讨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作者回顾了《文选》《乐府古题要解》《通典》处理乐府诗的基本范式,比较了宋人编纂《文苑英华》《唐文粹》选录前代乐府诗的不同特色,《乐府诗集》《通志•乐略》梳理乐府旧题的指导观念,再从宋人编选本朝诗的总集《宋文鉴》与各家别集探讨了宋代乐府观的具体呈现,展示了乐府诗逐渐脱离音乐传统走向徒诗这一过程在宋代如何完成的图景。把握乐府理念对创作的具体影响并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揭示出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作者简介
罗旻,北京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乐府学、先秦哲学。著有《宋代乐府诗研究》《雅音的流变:两宋琴曲歌辞论略》 《〈诗经〉文化笔记》等专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乐府诗编纂:徒诗化视野下的宋前乐府诗 第一节 宋前乐府诗编纂的主要范式 一、《文选》:乐府范畴核心的奠定 二、《乐府古题要解》:开辟门类,考辨本事 三、《通典》:基于音乐传统的范式雏形 第二节 《文苑英华》之编纂:作为徒诗的乐府与歌行 一、《文苑英华》收录乐府诗题名的特点 二、《文苑英华》乐府门之收录局限 三、《文苑英华》对唐人作品与歌行类题目的处理,及与《乐府诗集》对比 第三节 《唐文粹》:唐人古诗与乐府之界定 一、《唐文粹》的乐府诗编纂观念 二、乐章、古调歌篇与乐府概念之外延 第二章 两宋之交的宋前乐府诗编纂:音乐传统与徒诗化趋势并存 第一节 《乐府诗集》对《玉台新咏》收录乐府诗的梳理 第二节 《乐府诗集》之全面总结与不足 一、《乐府诗集》的编纂特点 二、《乐府诗集》收录唐人乐府徒诗之不足 第三节 《通志?乐略》与《乐府诗集》的收录比较 一、乐府正声:音乐传统与旧题整合 二、乐府遗声:徒诗化的分类特质 三、祀飨正声:郊庙燕飨乐歌与雅乐体系传承 四、祀飨别声:燕飨杂乐之梳理 五、文武舞:舞乐祀飨传统之明确 第三章 宋人总集、别集之编纂:乐府传统的传承与流变 第一节 《宋文鉴》的乐府观考察 一、《宋文鉴》乐府歌行之界定与编纂观念 二、《宋文鉴》乐府观的特色与收录局限 第二节 宋人别集中的乐府诗编纂与创作观念 一、乐府与古近二体的杂糅 二、创作与编纂中的宋人乐府观流变 第三节 编纂与接纳:唐宋之际乐府与歌行的杂糅 第四章 《乐府诗集》视野下宋人对乐府旧题的接受与传写 第一节 郊庙、燕射、舞曲歌辞旧题 第二节 鼓吹曲辞旧题 第三节 横吹曲辞旧题 第四节 相和歌辞旧题 第五节 清商曲辞旧题 第六节 琴曲歌辞旧题 第七节 杂曲歌辞旧题 第八节 近代曲辞旧题 第九节 杂歌谣辞旧题 第十节 新乐府辞旧题 第五章 宋人乐府新题的书写与新变 第一节 “补乐府”理念下的宋人乐府创作 一、自出机杼,意在开拓的理念 二、文人群体的唱和与立题传写 第二节 徒诗化写作与题材拓展 一、歌诗赞颂:雅颂体与士大夫之政 二、乡土风物:民生关怀之延展书写 三、女性主题:即事特质与市民文化的接轨 第三节 入乐传统与仪式功能的继承 一、郊庙朝会歌辞:王朝中枢的雅乐实践 二、祠祀乐歌:地方视野下的文人化写作 结语 附录 《文苑英华》收录乐府歌行与《乐府诗集》之比对 一、《文苑英华》诗部乐府门与《乐府诗集》收录比对 二、《文苑英华》歌行部与《乐府诗集》收录比对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宋人乐府观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宋人对前代乐府诗接受过程,也注重分析宋人自身乐府诗创作的特色,同时也探讨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作者回顾了《文选》《乐府古题要解》《通典》处理乐府诗的基本范式,比较了宋人编纂《文苑英华》《唐文粹》选录前代乐府诗的不同特色,《乐府诗集》《通志•乐略》梳理乐府旧题的指导观念,再从宋人编选本朝诗的总集《宋文鉴》与各家别集探讨了宋代乐府观的具体呈现,展示了乐府诗逐渐脱离音乐传统走向徒诗这一过程在宋代如何完成的图景。把握乐府理念对创作的具体影响并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揭示出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主编推荐

本书是宋代乐府诗的专门研究,关注宋人乐府观的继承与发展。书中追溯了宋人乐府观形成过程中如何继承宋前对乐府诗的界定与编纂范式,梳理了宋人创作与编选活动相互促进的脉络,其中又以编纂整理和梳理脉络两方面均为集大成之作的《乐府诗集》影响最大。本书呈现了乐府诗徒诗化后,宋代文人通过模拟前人与自创新题,促成乐府诗创作观念、题材、形式等方面均形成新变的过程。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本书以宋人乐府观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宋人对前代乐府诗接受过程,也注重分析宋人自身乐府诗创作的特色,同时也探讨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作者回顾了《文选》《乐府古题要解》《通典》处理乐府诗的基本范式,比较了宋人编纂《文苑英华》《唐文粹》选录前代乐府诗的不同特色,《乐府诗集》《通志?乐略》梳理乐府旧题的指导观念,再从宋人编选本朝诗的总集《宋文鉴》与各家别集探讨了宋代乐府观的具体呈现,展示了乐府诗逐渐脱离音乐传统走向徒诗这一过程在宋代如何完成的图景。把握乐府理念对创作的具体影响并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揭示出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