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古人究竟使用何种木材建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以来却只有模糊的答案。借助古建筑修缮机会,结合树种显微检测,本书对山西南部地区唐宋金元木构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分析,发现伴随着松木的大量使用,这一地区森林资源逐渐消失,在金元时期,时人逐渐采用乡间常见的杨、榆、槐等树种建房。在人们印象中不堪大用的杨木,却广泛应用于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中,并充用主体结构材料。这些建筑一直保存至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为适应杨木等乡土杂材,古人也发展出了特定的加工方式,尽量使用原木制作大额、大梁、大柱,随形就势,适度增加、简化或变更节点构件,形成了金元时期独具特色的“大额建筑”,并深刻影响到了明清建筑体系。由材料视角,可见建筑营造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也能管窥建筑发展的内外动力。良材难觅,杂材也能充用栋梁,但对良匠的拣选与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作者简介
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木构建筑、石窟寺建筑与建筑材料。出版有《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文物出版社,2017),在《考古》《文物》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言/1 壹林、木、材/111区域地理环境与森林变迁/13 2区域常用木材粗视识别方法和材性/18 3木材显微识别方法及取样/26贰个案分析/291运城市万荣太赵村稷王庙/32 2晋城市泽州小南村二仙庙/38 3运城市芮城城隍庙/46 4长治市长子县西上坊村成汤庙/52 5晋城市泽州冶底村岱庙/57 6晋城市高平铁炉村清梦观/64叁区域调查/691芮城龙泉村五龙庙正殿/72 2平顺王曲村天台庵大殿/74 3平顺实会村大云院弥陀殿/77 4高平南赵庄二仙庙大殿/78 5高平圣佛山崇明寺中佛殿/79 6长子紫云山崇庆寺千佛殿/80 7陵川平川村南吉祥寺大殿/81 8高平游仙山游仙寺毗卢殿/82 9长子小张村碧云寺大殿/83 10潞城辛安村原起寺大雄宝殿/85 11沁县郭村大云院大殿/86 12夏县晁村余庆禅院大殿/88 13陵川梁泉村龙岩寺中佛殿/89 14长治赵村观音庙观音殿/90 15长子县城崔府君庙大殿/92 16曲沃曲村大悲院过殿/94 17沁县南涅水洪教院大殿/96 18高平王报村二郎庙戏台/97 19高平古寨花石柱庙大殿/98 20阳城下交汤帝庙献殿/100 21高平府底玉皇庙大殿/103 22芮城永乐宫龙虎殿/105 23泽州大阳汤帝庙大殿/107 24绛州州署大堂/108 25洪洞霍山广胜寺下寺/110 26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后殿/111 27河津古垛后土庙大殿/113 28绛县东灌底村景云宫大殿/114 肆山西南部大木作选材特点/1151大木作选材的时代演变与地域特征/117 2大木作选材的结构考虑/124 3民间建筑木材来源方式/128 4材料“打破关系”的分析方法/131伍柱、额、梁的加工/1331尺度控制/135 2选材变化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兼论大额式建筑形成的原因/138 3大材的加工与配置/149 4以石易木及其匠系参考/157陆斗、栱、昂的加工/1711斗、栱常规加工方式/173 2斗、栱留耳加工/179 3替木式短栱/199 4假昂加工/216柒古建筑修缮工程中“材料真实性”的再讨论/233附录/238附录1其他古建筑用材参考资料/238 附录2非常用树种基本特征及材性/239 附录3区域内树种木材解剖特征/244 附录4万荣稷王庙取样检测表/257 附录5晋城二仙庙取样检测表/265 附录6芮城城隍庙取样检测表/271 附录7西上坊成汤庙取样检测表/275 附录8西上坊成汤庙大殿散斗垂纹加工位置表/281 附录9冶底岱庙取样检测表/282 附录10高平清梦观取样检测表/302 附录11高平清梦观三清殿构件墨书题记/304 参考文献/305 图表索引/313 后记/319
内容摘要
古人究竟使用何种木材建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以来却只有模糊的答案。借助古建筑修缮机会,结合树种显微检测,本书对山西南部地区唐宋金元木构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分析,发现伴随着松木的大量使用,这一地区森林资源逐渐消失,在金元时期,时人逐渐采用乡间常见的杨、榆、槐等树种建房。在人们印象中不堪大用的杨木,却广泛应用于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中,并充用主体结构材料。这些建筑一直保存至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为适应杨木等乡土杂材,古人也发展出了特定的加工方式,尽量使用原木制作大额、大梁、大柱,随形就势,适度增加、简化或变更节点构件,形成了金元时期独具特色的“大额建筑”,并深刻影响到了明清建筑体系。由材料视角,可见建筑营造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也能管窥建筑发展的内外动力。良材难觅,杂材也能充用栋梁,但对良匠的拣选与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主编推荐
·山西南部早期建筑的选材与加工
·不同建筑不同结构层的选材差异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古人究竟使用何种木材建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长期以来却只有模糊的答案。借助古建筑修缮机会,结合树种显微检测,本书对山西南部地区唐宋金元木构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材料分析,发现伴随着松木的大量使用,这一地区森林资源逐渐消失,在金元时期,时人逐渐采用乡间常见的杨、榆、槐等树种建房。在人们印象中不堪大用的杨木,却广泛应用于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中,并充用主体结构材料。这些建筑一直保存至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为适应杨木等乡土杂材,古人也发展出了特定的加工方式,尽量使用原木制作大额、大梁、大柱,随形就势,适度增加、简化或变更节点构件,形成了金元时期独具特色的“大额建筑”,并深刻影响到了明清建筑体系。由材料视角,可见建筑营造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也能管窥建筑发展的内外动力。良材难觅,杂材也能充用栋梁,但对良匠的拣选与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