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大历史·农耕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38
6.3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韩)金绪炯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43791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1661837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梨花女子大学地球史研究所研究教授,以1918年流感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力为主题的论文获得梨花女子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她曾与大历史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进行合作研究,是在韩国讲授大历史的开拓者,主要以初高中生和其他社会公众为对象进行大历史相关的演讲。译著有《大历史:世界史的新对策》(合译)、《人类优选的灾难:1918年大流感》、《为什么是欧洲》(合译)等。
目录
引言 摆在餐桌上的1万年历史
1
1万年前的爆炸
狩猎-采集时代
农耕的起源
农耕时代的开始
拓展阅读
富足的狩猎-采集时代
2
最初的驯化
最初的作物化
最初的家畜化
新技术、陶器和工具
朝鲜半岛水稻种植始于何时?
关于鸡的神话传说
3
次级产品革命
……
内容摘要
1万年前的爆炸 农耕的起源与黄金条件 到目前为止,许多西方历史学家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这一划分标准仅以西欧部分国家的经济、政治变化为基础,我们把这种认识称为欧洲中心主义。大历史的时代划分克服了上述欧洲中心主义的缺点及局限,具备适用于全人类的普遍性,因而与现在西方通行的时代划分方式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将从大历史的角度,探讨狩猎一采集时代、农耕时代初期的人类特点和环境因素。狩猎—采集时代 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从周边环境获得自身需要的食物与能量。狩猎—采集时代开始于约25万年前,直至约1万年前开始农耕才宣告结束。因此,可以说在约25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狩猎—采集时代是最悠久的时代。 事实上,狩猎—采集时代并未留下任何形态的文献资料,所以了解这一时代的特征较为困难。因此,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文物发掘与分析、与现存狩猎—采集群体进行比较展开的。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我们能够发现,狩猎—采集时代所具有的特征大致有以下三种。 迁徙生活与交易网 成年男子每天需要的热量为2300~2500卡路里,这些能量通过食物摄取。如果再加上学习或工作所需的能量,其实我们每天消耗的能量十分惊人。但是,在距今约25万年前的狩猎—采集时代,能量的摄入量非常低。很多学者认为,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从周边环境摄取的能量要比现在低很多。 在狩猎—采集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因此能量摄入量非常低。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类从周边环境获得必要的食物和能量。但是,当时能够获得的食物和能量十分有限。他们将坚果类、鱼类、小型动物等作为主要食物,当居住地区可以获取的食物全部耗尽之后,就移居至其他地方,以迁徙为生。 由于迁徙生活,因此狩猎—采集时代的族群规模并不大。虽然我们推测存在100人共同生活、规模相对较大的族群,但是一般来说,族群成员约为数十人。狩猎一采集时代族群规模较小与生产力密切相关。因为倘若人口急速增长,则很难获得足够的食物。为了保持低人口密度,他们选择长期母乳喂养,一些情况下还将患者、老人、幼儿弃之不顾,让其自生自灭。 狩猎一采集时代的族群主要由直系亲属和近亲组成。尽管族群的规模小,但是亲族之间通过会面和交换形成了初期形态的交易网。与如今复杂的人际关系相比,狩猎一采集时代形成的交易网范围非常有限,纽带和凝聚力也相对较弱。但是,这个交易网不仅能让不同族群互相交换食物和其他物品,而且是交流想法和思想的重要平台。 仪式与语言的发展 智人出现之后,狩猎—采集时代也随之出现了复杂的仪式。通过洞窟壁画,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仪式的发展历程。狩猎—采集时代的洞窟壁画多为动物。例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画的就是当时该地区常见的驯鹿和野牛。在狩猎—采集时代,驯鹿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这些壁画表达的正是捕获更多动物的愿望。 P7-9
主编推荐
1.《万物大历史》用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清晰串连宇宙、生命、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 如果6500万年前,陨石没有掉落在地球,那么地球上的生命体现在会进化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大爆炸以其他的方式进行,那么宇宙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 这套《万物大历史》就是在探讨这样的重大问题时诞生的,以在137亿年的时间线上展开的10个转折点、20个提问为基础,整合了宇宙、生命、人类文明历史。这次的“人类篇”从“农耕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帝国是怎么产生并消失的”,讲到“世界是怎样被连接在一起的”,后续还将有完结篇的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这套书运用大历史思维,让庞杂的全科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的思考方式才能成功,这也是这套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教给孩子们建立起“过去是所有事件发生的原动力”的大历史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体系,对存在于宇宙、自然和文明中我们进行定位,并找到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的答案。 3.知识硬核但好看好玩,弥补课堂空白,锻炼青少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在课堂之外为了满足好奇心,常会翻阅成人书籍,但对许多问题依旧渴望得到体系化的答案。这套《万物大历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是一部走出学术,面向普通人群的好看、好玩的教养读物。本系列精选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弥补了课堂教育中的缺憾,是将“大历史”学派理念应用到青少年教育上的丛书。 对于在21世纪全球化时代接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大历史是非常需要掌握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可以洞察到宇宙物质的开放性、生命的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也就是锻炼将从宇宙开始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历史串成一条线的洞察力,以及对于宇宙、生命、文明和自身的洞察力。在给予青少年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告诉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4.为青少年提供对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有助于价值观的建立 大历史系列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在于“态度的变化”,因为通过学习大历史,我们想要回答人人关心的“我们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历史的核心就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也就是拥有开放性思想。这套书的目的也是给我们展示在宏观的构架中宇宙、地球、人类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持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及其展现出的相互关联性。所以在学习大历史时,比起知道细微的信息、陈旧观念,重要的是对整体的把握、对全局的思考,并在全新的完整知识体系之上,对自身生活及人类本身拥有新的认知。
精彩内容
“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大力资助,得以在全球得到传播和发展。因其理论新颖,观点独特,跨学科跨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大历史”的概念和视角除了在学术界有价值,更是一个能走出学术扩大到普通人群的非常好的看历史的思维和视角。《万物大历史》系列正是韩国创造的一套面向青少年教养读物,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套书在韩国上市以来,不仅市场反响较好,而且获得赞誉无数,被评为学校图书馆期刊推荐图书、晨读推荐图书等。 1万年前,人类开始农耕生活 以农耕为代表的人类文明持续进行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农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农耕意味着家畜化和作物化,也意味着工具与技术的开发 随着农耕开始,剩余产品出现,新阶层诞生,社会膨胀也开始加速…… 农耕对人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本书将一一为你解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