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5.19
6.3折
¥
88
全新
库存26件
作者柯新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4031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9643271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中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1
1.2 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 4
1.2.1 耕地保护政策的定义 4
1.2.2 改革开放前的耕地保护政策 4
1.2.3 改革开放后的耕地保护政策 5
1.3 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施效果 5
1.4 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耕地保护的必要性 6
1.5 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耕地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7
1.5.1 耕地生产力及其评估理论 7
1.5.2 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理论与方法 9
1.5.3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理论与框架 12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耕地生产潜力变化 23
2.1 耕地生产潜力研究进展 24
2.1.1 国外研究进展 24
2.1.2 国内研究进展 25
2.2 AEZ模型 26
2.2.1 概述 26
2.2.2 AEZ模型评估耕地生产潜力的原理 26
2.3 基于AEZ模型的中国耕地生产潜力变化 35
2.3.1 耕地生产潜力总量变化 36
2.3.2 耕地平均生产潜力变化 38
2.4 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40
2.4.1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 40
2.4.2 耕地补充数量 41
2.4.3 建设用地占用对耕地生产潜力总量流失的影响 41
2.4.4 补充耕地生产潜力总量 42
2.4.5 建设用地占用对耕地平均生产潜力的影响 42
2.4.6 补充耕地平均生产潜力 42
2.4.7 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生产潜力的影响 43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中国耕地利用变化与建设用地需求及其区域差异 51
3.1 数据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51
3.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
3.1.2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53
3.2 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区域差异 59
3.2.1 耕地利用变化 59
3.2.2 粮食生产变化 60
3.2.3 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61
3.2.4 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区域差异 62
3.2.5 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64
3.3 省域建设用地需求测算 65
3.3.1 建设用地需求测算方法概述 65
3.3.2 城市化的诺瑟姆曲线对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启示 66
3.3.3 建设用地需求测算—以重庆市为例 67
3.4 中国建设用地需求的区域差异 71
3.4.1 建设用地现状 71
3.4.2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71
3.4.3 2030年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73
参考文献 75
第4章 中国耕地非农化优先度评估及其区域差异 79
4.1 耕地非农化优先度及其测算方法 79
4.1.1 概述 79
4.1.2 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 80
4.1.3 耕地非农化优先度测算的方法体系 81
4.2 耕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区域差异 82
4.2.1 概述 82
4.2.2 基于边际效率递减的耕地非农化效率分析 84
4.2.3 基于C-D生产函数的耕地非农化效率测算 85
4.2.4 耕地非农化效率的测算结果及区域差异 87
4.3 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及其区域差异 91
4.3.1 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 92
4.3.2 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评价结果 95
4.3.3 耕地非农化压力指数分布特征 101
4.4 耕地非农化优先度评估要素及其区域差异 102
4.4.1 耕地非农化优先度评估要素的区域差异 102
4.4.2 耕地非农化优先度评估的区域差异 103
参考文献 106
第5章 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 109
5.1 基本思路 109
5.1.1 优化布局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力总量平衡 109
5.1.2 耕地生产力与耕地非农化优先度的区域差异是前提条件 111
5.1.3 耕地非农化与耕地生产力保护是需要协调的主要矛盾 112
5.2 布局优化模型 114
5.2.1 元胞自动机模型概述 114
5.2.2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本原理 116
5.2.3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关键参数 118
5.2.4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校准与精度评估 131
5.2.5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耕地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132
5.3 人口峰值年中国粮食消费需求量预测 135
5.3.1 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136
5.3.2 粮食需求量现状 138
5.3.3 粮食需求量预测 138
5.3.4 粮食消费需求量预测结果 142
5.4 中国耕地区域布局优化 142
5.4.1 布局优化模型的校准与精度评估 142
5.4.2 布局优化的关键参数 143
5.4.3 布局优化结果 147
参考文献 150
第6章 耕地非农化收益测算及其区域差异 159
6.1 概述 159
6.2 测算方法 160
6.2.1 投入产出模型基本概念 160
6.2.2 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161
6.2.3 直接产出系数和产出系数 164
6.3 中国耕地非农化收益测算 164
6.3.1 数据 164
6.3.2 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以北京市为例 166
6.3.3 耕地非农化收益的测算结果 168
6.4 中国耕地非农化收益的空间自相关与区域差异 177
6.4.1 空间自相关分析 177
6.4.2 区域差异 179
参考文献 182
第7章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185
7.1 耕地保护补偿概述 185
7.2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186
7.2.1 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 186
7.2.2 基于发展机会成本补偿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187
7.2.3 耕地生态补偿机制 187
7.2.4 征地补偿机制 188
7.2.5 耕地发展权补偿机制 189
7.2.6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意义和标准 189
7.3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理论 192
7.3.1 理论框架 192
7.3.2 区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192
7.3.3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标准测算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192
7.4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区域协调保护机制实证 193
7.4.1 耕地区域保护目标责任测算 193
7.4.2 区域耕地赤字/盈余 195
7.4.3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标准测算 197
7.4.4 区域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标准修正 198
7.4.5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区域协调保护实施保障机制 202
参考文献 206
主编推荐
耕地资源,资源管理,研究,中国
精彩内容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实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及其补偿机制研究》以耕地保护的根本目标是耕地生产力的保护为基本观点,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耕地保护的新思路。《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及其补偿机制研究》在耕地生产力评估、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及其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提出基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耕地区域布局优化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而,以耕地非农化收益的区域差异为基础,以耕地区域布局优化结果为依托,设计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