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9.82 2.0折 ¥ 98 全新
库存139件
作者周云
出版社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ISBN9787522106311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0993620
上书时间2024-12-23
第一章教师幸福感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幸福感的理论
目前关于幸福感的理论有很多,但每种理论只能预测一部分幸福感差异。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较有影响力的理论:目标理论、判断理论、期望值理论、活动理论、特质与状态理论、动力平衡理论、人格与情境交互理论、遗传决定理论等。
一、幸福感的目标理论简述
目标是个体行为的目的状态,是幸福感形成与发展重要的参照标准,检验它可以很好地了解人的行为。目标理论认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和目标的实现。成就高于标准的目标会导致积极情感体验,而成就低于标准的目标会导致消极情感体验。目标理论有两种取向,即需求取向和目标取向。需求取向认为需求的满足导致幸福,而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则导致不幸福,这种研究取向主张人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需求,有先天本能性的,也有后天习得的,但只要获得满足,个体就会体验到幸福感。目标取向认为目标指的是个人主观的期待,个体有意识地追求这些目标,当目标达成时就会体验到幸福。
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使人在社会和困境中保持良好状态。目标是情感系统重要的参照标准,它影响情绪、主观愿望和快乐,检验它可以很好地了解人的行为。17t标种类、结构,向El标接近的过程和目标达成,都影响个人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用以达到El标的策略的成功与否,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程度。一般认为,正性情感与目标的出现和维持有关,也与靠近目标及实现Lt标有关;而缺少目标、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指向El标的活动受干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目标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这一中介变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尽管有目标并不能保证快乐,但有明确目标并努力工作从而成功的人,他们显示出的快乐超过了那些没有目标或达到目标时有困难的人。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主观幸福感。自我接受、助人、亲和性等有关的内在价值目标,是自然需要和生长需要的表达,比美貌、名誉、金钱等外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意义更大。171标理论解释了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达到生活满意的事实,幸福感不仅依赖于普遍的需要,同时也涉及个人的特殊目标。但目标与幸福感的关系是不断转换的,一旦目标达到,人们就可能设定新的目标,已经达到的ILt Et标就失去了对幸福感的影响力。
二、幸福感的判断理论简述
判断理论的基础是人们判断时使用的标准,在人们将现实条件与某种主观上的标准相比较的时候,如果现实条件高于主观的际准,则幸福感高,当现实条件低于了内心的判断标准的时候,主观幸福感就会偏低。判断标准是一个主观的概念,由于判断标准不I司,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主要有社会比较理论、适应理论等。
早期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对比的结果,即个人与周围人比较,!口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近年来,考虑到比较信息的多样生,以及人们运用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社会比较理论变得更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