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02 6.3折 ¥ 39.8 全新
库存20件
作者沙楠主编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8299176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11218948
上书时间2024-12-23
第一节职业概述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著名的职业教育实践家黄炎培先生说:“一方为己治生,一方为群服务,人类间凡此确定而有系统的互助行为,皆是也。”也就是说,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有稳定、合法收人的活动,既是人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一、职业的概念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人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既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人们从社会中谋取多种利益的资源。它对每个人都极为重要,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职责。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是性质相近工作的总称,通常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职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论述。中国自古就有“职业”一词,从词义的角度解释,“职”有“社会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含义,而“业”是以某种特殊的技能“从事某种业务”“完成某种事业”。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地取得收人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沽动。这种沽动决定着从事它的那个人的社会地位。美国哲学家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出发,认为职业是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生存活动。日本职业专家保谷六郎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向社会做贡献而连续从事的活动。我国学者姚裕群认为,职业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从社会的角度而言,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型的社会劳动。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职业则是指个人扮演的一系列工作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无不与职业活动发生着紧密的联系,职业活动几乎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人们在生命的早期阶段接受教育与培训,是为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人们从青年时期走入职业生涯,到老年时期最终离开职业岗位,长达几十年,即使退休以后,还继续参与职业活动,因此,职业活动是每个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或工作,用以维持生活,承担社会义务,促进社会发展。人的社会生活和工作领域是非常广阔的,职业门类极其繁多,但每个社会成员却只能在某个领域做某种具体工作,以其有限的生命在有限的空间内占有一席位置,这就是他的职业。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一定的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持续实现,就形成了职业。二、职业的特征一般来说,职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目的性: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2)社会性:职业是从业者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经济性:职业活动是以获得谋生的经济来源为目的的。(4)技术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的技术特性表示了职业的专业色彩。(5)稳定性: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6)群体性:职业的存在常常和一定的作业人数密切相关。(7)规范性: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从业者本身应遵守法律法规。(8)动态变化性:任何一种职业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也在发生着变化,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具体如表1-1所示。三、职业的作用众所周知,职业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舞台,探究职业对每个从业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职业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手段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人们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劳动来获取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职业生活构成了人生的重要部分,在现实社会中,劳动的目的是取得一定的报酬来作为生活资料的来源。人们通过参加一定职业岗位的劳动,换取劳动报酬,满足谋生的需要,积累个人的财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是基于劳动创造实现的。没有社会中每个人的劳动创造,个人会失去生活来源,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今日的进步与发展。(二)职业是塑造个性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每种职业都有其独特的劳动成果,对从业者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有特定的要求。人们通过参加职业活动,就是不断地让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职业者,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个性。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从业者的智力、体力、知识与技能水平都有长足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满足了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