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器乐与器乐合奏艺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民族器乐与器乐合奏艺术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4.94 4.5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洪磊著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ISBN9787555518914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5820019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洪磊,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玉林师范学院专任教师、讲师,器乐教研室副主任,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广西竹笛协会副会长,玉林师范学院民族乐团指挥。六岁开始学习竹笛,掌握多种民族吹管器乐演奏技巧,多次带团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各项比赛,其中指导学生参加比赛项目及获奖情况如下:广西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二等奖;广西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三等奖;广西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三等奖;第十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荣获二等奖;第十二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荣获一等奖;第六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荣获三等奖;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合奏荣获一等奖;第七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独奏荣获二等奖;第十届广西音乐舞蹈大赛荣获器乐创作三等奖;第十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荣获器乐独奏表演优秀奖。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概观

第一节 远古的民族器乐

第二节 先秦的民族器乐

第三节 秦汉隋唐的民族器乐

第四节 宋元明清的民族器乐

第五节 近现代的民族器乐

第二章 中国民族器乐艺术概述

第一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标题与宫调

第二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五声调式与织体

第三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旋律与发展手法

第四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曲式结构

第三章 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方法

第一节 吹奏乐器

第二节 拉弦乐器

第三节 弹拨乐器

第四节 打击乐器

第四章 中国民族器乐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音高形态特征

第二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节奏形态特征

第三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音色形态特征

第五章 中国民族器乐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独奏

第二节 齐奏与重奏

第三节 合奏

第六章 中国民族器乐的创作与编配

第一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创作

第二节 中国民族器乐的编配

第七章 中国民族器乐合奏类音乐艺术

第一节 民族器乐合奏

第二节 民间合奏音乐

第三节 新型民族管弦乐合奏

第四节 经典作品演奏诠释与特征分析

第八章 现代民族乐队的构成及大型民族器乐合奏

第一节 现代民族乐队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民族乐队的编制

第三节 大型民族乐队总谱排列

第四节 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奏曲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概观

第一节远古的民族器乐

我国的民族器乐不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报告,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七八千年,而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能够创造许多乐器。考古学家通过考古学的成果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在最初阶段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靠的史学依据。

1987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期的墓葬遗址中,出土了一批系用鹤尺骨所制的骨笛,其中一支长为22.22厘米的骨笛最完整,能够吹出6个音构成的曲调。

20世纪70年代末,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用鸟的肢骨中段制作的160余件骨哨,长度在6~10厘米之间,管身共有1~3个圆孔,出土的部分骨哨中先进程度可以堪比现在,还能够吹出简单的曲调。

除骨笛、骨哨,在多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都发现了陶坝,如浙江河姆渡、西安半坡村、山西万荣荆村、太原义井村等。新石器时期中期遗物中的两枚陶埸出土于西安半坡村,其中一个一音孔的陶坝能够吹奏出小字二组的降A和F两个音,能够呈现出小三度音程的关系。三个形状不一的陶埙由山西万荣荆村出土,经鉴定,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的遗物,其中可以通过二音孔埙吹奏出纯五度、小七度和小三度音程。太原义井村出土的二音孔埙能吹奏出大二度、纯四度、小三度音程。同时,还发现了陶角、陶铃、石磬、陶钟和陶鼓岐等乐器

山西襄汾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一件鼍鼓,高100.4厘米,鼓腔用树于挖成,鼓面为鳄值皮制成、出土时已腐朽。这件文物的出土,说明当时已有奏的膜鹏乐器,

除了出土的文物,有关远古传说的记载中还提及了苇龠、鼗鼓、瑟、管萧、俞、笙等乐器。相传女娲氏发明了笙,伊者氏时就有土制的鼓,并且用草扎成的鼓槌敲击,同时还有一种乐器叫作苇龠,是用芦苇管编起来吹奏的。这个时期的乐器大概都用于歌舞的伴奏,传说帝舜时有“击石拊石,百皆率舞”的乐舞,表演者扮成各种野兽,一边敲着石制乐器一边跳舞。

当时还有一个著名的乐舞叫“韶”,是用箫(即现在的排箫)伴奏的。传说朱襄氏居住的地区常刮大风,气候千旱,有一个叫士达的音乐家造了“五弦之瑟”,想用音乐招来雨水,驱除干旱。帝尧时鼙叟在五弦瑟的基础上做十五弦瑟。据《孟子・尽心下》记载,孟子和他的学生高子见过一个夏禹时的铜钟,并议论过其钟钮何以有剥蚀痕迹的问题。在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夏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青铜器残片,这说明青铜器在夏代就已经出现,这使《孟子》中有关夏钟的记载更为可信。传说中还提到原始时期已有磬(又称“石”和“鸣球”)、祝、敌、管、坝、苓、篪等。

传说只是古人的当时所见和种种推测,有些乐器想必在原始时期就已出现,但其中也难免牵强附会,诸如女娲氏发明笙之说就很难稽考。女娲本是神话人物,传说她与伏羲均为人类始祖,她何以制笙,无从找出根据。并且,民族乐器的形成和各种乐器的产生也不是由少数才智出众者凭空创造的,而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有些乐器甚至是由劳动工具逐渐衍化形成的。例如,石馨这件乐器便与原始石器“石庖丁”形象近似。“石庖丁”本是一种兼作切肉的厨刀、耕田的犁俳和发音工具的器物,这种一器多用的工具,经过长期的发展,才成为独立的乐器。

仅从以上这些传说来看,人们最先提及的都是些击打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击打乐器有磐、鼓、钟等,吹奏乐器有箫、龠、笙等。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围绕中国民族器乐与器乐台奏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八部分,结合当前民族艺术概况详细介绍中国民族器乐历史沿革、艺术要素、分类方法、形态特征等基础知识,为后续认识和了解器乐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形态特征、表现形式、创作与编配、台奏类音乐艺术以及现代民族乐队的构成及大型民族器乐台奏的描述与分析,提高读者对中国民族器乐艺术鉴赏与评价能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