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经济学评论:27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1.36
6.3折
¥
5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汪丁丁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3526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8307166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新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社会变迁——写给中国的作者与读者
特稿
目标、关切和责任——社会团体调查报告
“国有经济强国论”: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
论文
官员历练、市场化改革与腐败治理
“宪政”形式的自治vs.“无政府资本主义”形式的自治
政治关联、机构投资者与投资效率
综述
从福利经济学方法到政治经济学方法:两代财政联邦主义文献述评
腐败行为研究的实验进路:一个综述
学习与思考
制度主义的两副面孔:哈耶克与布坎南的制度范式的比较
税收竞争准则的演变及其对公共财政启示
内容摘要
“国有经济强国论”: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
曹正汉
……
在中国历史上,主张国家必须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论述这种主张的合理性,主要是法家人物。法家从巩固统治者的政权、增强国家对民众的统治能力的角度,论述如何制定经济政策,如何设计经济制度,其思想形成法家的统制经济思想。①
此种经济思想与斯密时代的欧洲政治经济学形成鲜明对比。斯密说:“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斯密,1997,下卷,第1页)与“富国裕民”的目标相比,法家的经济思想着眼于“经国治民”,即如何运用经济政策达到增强统治者的国力、使民众易于统治的目标。
法家的经济思想形成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并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付诸实践,其理论主要是《商君书》的农战理论和《管子》的轻重论。其中,《管子》的轻重论是集大成者,它系统地论述了国家控制和垄断市场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主张,并为后世统治者基本沿用。
……
《商君书》主要收录了战国时期商鞅治秦的法令与言论,也收录了商鞅之后秦国法家人物的部分著述,是农战理论的主要典籍。农战理论论述国家应采用何种经济政策,才能使民众致力于为国君耕作和征战,从而壮大国力。
在任何时期,民众的劳动力都是统治者希望控制和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统治者需要民众种粮织布,提供经济物资;也需要民众当兵打仗,充当兵源。所以,农战理论认为,耕与战是国力之本,政权之基:“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耕战二者力本。”(《商君书·慎法》)然而,在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竞争激烈,而民众又易于跨国流动,这对国君巩固国力,构成一大威胁。因此,国家之间的相互兼并和战争迫使国君加强军事实力,为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限制民众的自由流动,并使民众致力于农耕和征战?农战理论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农战体制。建立农战体制的主要措施有两条。其一是限制民众的生路,禁止民众从事非农行业,使民众在家只能务农,离家则为国君征战,所谓“壹之农”,或“务壹”,“壹民”。其二是设立户籍制度,限制民众迁徙,并实施连坐法,让民众相互监督。①
我们主要论述前一项措施,对后一项措施和其他配套措施省略不论。
建立农战体制的首要措施是“壹之农”,目的是使民众除了为国君生产粮食布匹等物资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效果:务农之人更易于听任国君驱使。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务农之人,其主要资产是土地,所谓“民资藏于地”,不可移动,故不敢轻易外流。民众不敢外流,也就增强了国君对民众的控制力,故易于统治。
“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托危于外;资于地则朴,托危于外则惑;民入则朴,出则惑,故其民农勉而战戢也。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于无资,归危外托,狂夫之所不为也。”(《商君书·算地》)__
相反,从事农业之外的行当的人(如商人和游士),其资产可以随身携带,所谓“民资藏于身”,易于外流,一遇战事或国君征用人力财物,就会走避他方,故难于统治。
“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商君书·农战》)
在这种情况下,国之所以难治,是民众可以逃避国家的控制。所以,为了控制民众的劳动力,其策略之一是使民资藏于地,而不能藏于身,这就是“壹之农”。
第二,务农之人被束缚在狭窄的土地上,因而孤陋寡闻,愚昧无知,故易于驱使,所谓“民愚则易治也”。
“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
“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国安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
……
《管子》虽托名战国时期管仲所作,但其论述轻重理论的诸篇大约形成于汉文帝至汉武帝年间,是此期间关于经济政策的讨论和经济思想的争论的总结。①
其中,《国蓄》《海王》《臣乘马》《乘马数》《山国轨》《山权数》《地数》《国准》诸篇是论述轻重理论的主要篇章。“轻重”的原意是指钱币的轻重,以及对应的市场上货物多寡与价格涨跌。法家看到,商人通过掌握市场上的“轻重之势”,就可以利用市场价格的涨跌从中牟利,因而把它引申为统治者也可以通过在市场上的垄断行为,掌握对民众(包括商人)的轻重之势,以达到增强国力和控制民众的目标,所谓“以轻重御天下”。据赵靖的整理和归纳,《管子》轻重论的内容包括轻重之势、轻重之学、轻重之术等三个部分,构成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设计经济制度的一套完整学说(赵靖,1998,第212—231页)。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轻重论的政策目标,以及为实现政策目标所设计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分别论述。
精彩内容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为学术论文集,本着"新"政治经济学的理念,结合了新政治学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研究多重价值的优化组合,挖掘理论对当下问题的解释能力。介绍国外新政治经济学的动态发展,并将之引入到中国的背景之中,针对当下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具体的评论与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