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海沧桑:古典文学名家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海沧桑:古典文学名家访谈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29 4.9折 98 全新

库存6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阿敏编

出版社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73887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3796054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阿敏,1993年生,江西吉安人,中文系毕业,现为《中华瑰宝》杂志编辑,个人创办有“尔雅国学”公众号。著有《胡铨年谱》《三通序笺注》等,发表文章20余篇。



目录

数十年来的攀登之路

谭家健教授访谈录

我戴天山明月来

薛天纬教授访谈录

求学路上的足迹

-葛晓音教授访谈录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陈洪教授访谈录

求学之路漫谈

邓小军教授访谈录

从农民到博士

赵敏俐教授访谈录

读书问学四十年

谢思炜教授访谈录

本色书生

傅刚教授访谈录

老师们

刘跃进教授访谈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诸葛忆兵教授访谈录

后记



内容摘要

谭家健:承蒙青眯,枉驾访谈,不胜荣幸。鄙人才疏学浅,乏善可陈,刚才提到的那些书,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是近几年写出来的。姑且聊聊几十年的简单经历和点滴感受,回忆某些难忘的往事,或许对年轻读者不无参考价值。

1936年4月,我出生于湖南衡阳。父亲是旧知识分子,读过古书,他的启蒙教师是位老秀才,是三代教育世家。老秀才的儿子是我的私塾老师,孙子是我的私塾同学,长我四五岁。1955年,我这位同学以小学教师资历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我同年考上北京大学。再说我父亲。他上过新学堂,20世纪20年代后期毕业于湖南政法学堂(相当于政法学院),后来在湖南末阳、常宁、湘潭、衡阳等县级政府工作,历任科员、科长、秘书等职。最高职位是主任秘书,短期代理湖南绥宁县长,还在山东昌维地方法院做过推事(即审判员)。那时候县政府只有县长,没有副县长。如果县长到上级专员公署开会,或下乡出巡、考查、办案,就由主任秘书(相当于秘书长)在县衙代理公务。绥宁县位于湘西南山区,交通闭塞,出行主要靠坐轿子。县长一出去就是十几天、个把月,公文由主任秘书代拆代行,民事案件由主任秘书代审。老百姓分不清上面坐的是谁,就乱叫县长老爷,传到我的家乡就变成我父亲当过县长了,是被有意无意夸大了,后来给我带来相当长时期的负面压力。

我父亲是学法律的,在几处县政府当过司法秘书,给我的印象是为人处世要正派、公道,没有听说他有徇私枉法的行为。在学习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引导我看古典小说,不时给我讲过近现代官场、文坛一些文化掌故。我母亲粗识文字,能读少量古诗。我上小学的时候,她教我一些古诗,像“末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后来上高小,她就不管我了。父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偶尔看我的作业,只点评,不修改。到中学他就不管了。我读小学和中学都在衡阳。当时每村设初小一所,每乡设高小一所。我四岁读初小,四年后毕业,刚八岁,时为1944年夏,日寇侵略衡阳,学校停办。我读过将近两年的私垫,同学有二十来岁、十七八岁、十岁上下的。我已经初小毕业,无需读《三字经》百家姓》,开始即读“四书”,然后读《左传》。老师并不讲解,只是教我认字背书。我能够认识多数文字,但不懂意思。最难懂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就稍懂一点,《孟子》好懂些,《左传》有故事,更好懂而且颇有趣味。同学当中,年龄大的读《资治通鉴》,有的读《东莱博议》,有的读《古文观止》,每个人程度不同,教材也不同。老师的小儿子比我年轻,读《唐诗三百首》。老师每天教他背一首诗,小孩子声音很好听,背起来像唱歌一样,他在那边背,我在这边听,跟着就学会了一些唐诗。有的同学读《古文观止》,我也偷听了一些文章。

那时候读书也就半天,下午老师经常出门,学生自学,我就看小说。从日本鬼子来了,父亲没有工作,就看小说消遣,一边看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他讲完一本,我就找相应的书来看。最感兴趣的是《说岳全传》,写的是抗击金兵侵略者,能联系现实。慢慢地,我喜欢上古典小说。听父亲讲过《镜花缘》《西游记》《水浒传》等故事,接着就自己去读这些书。



精彩内容

《学海沧桑:古典文学名家访谈录》(古典文学名家访谈录系列第一辑)是杨阿敏先生对中国大陆十位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访谈,访谈者包括谭家健、薛天玮、葛晓音、陈洪、邓小军、赵敏俐、谢思炜、傅刚、刘跃进、诸葛忆兵等,皆为当今古典文学研究界的领军人物。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经历与学术研究两个方面。访谈个人经历部分主要关注学者的求学历程,展示了他们成长为学者的过程,亦包含对前辈名家指导和教诲的回忆。学术研究部分,则对其有代表性的研究形成过程进行了访谈,借此也可略窥其学术研究之门墙。本书记录了各位学者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独特经验,对青年学子读书治学助益尤大。本书又是富有启发意义的珍贵学术史资料,同时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当代史,各类读者都将“开卷有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