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乐论与文论关系论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乐论与文论关系论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15 4.9折 118 全新

库存5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86531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1209276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伟(1981—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青年)、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中国美学、中国古代乐论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4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重大项目子项目4项,教育部、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十余项。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另获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十余项。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诗乐合“德”:先秦乐教与诗教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先秦乐教对德的重视
  第二节  “天德”到“人德”:乐德之演化
  第三节  “诗乐一体”到“礼乐一体”:社会道德之出场
  第四节  “乐德”到“文德”:“比德”观的出现
第二章  汉代乐论的美学贡献及对文学之影响
  第一节  汉代乐论对“悲”的建构
  第二节  音乐赋的美学属性
  第三节  从美学之“悲”到文学之“怨”
第三章  《诗大序》对先秦乐论的搬用
  第一节  文字层面的搬用
  第二节  内在肌理的因袭
  第三节  对乐论的掩饰性改造
第四章  《太平经》乐论思想疏考
  第一节  “气”与乐
  第二节  “乐”(yue)与“乐”(le)
  第三节  乐论与文论
第五章  《太平经》的道德谱系刍论
  第一节  “五德”的复杂性
  第二节  “三纲六纪”的综合性
  第三节  道德的世俗化
第六章  从金石到丝竹——魏晋审美理想的显性表达
  第一节  审美转型的必要准备
  第二节  郑卫之音的合法化
  第三节  丝竹之美与“情”的凸显
第七章  魏晋乐论及其对美学范畴之重塑
  第一节  “乐”的内涵及其分化
  第二节  “和”的自然转向
  第三节  “气”与“声…‘韵”之关系
第八章  “韵”在齐梁时期的文学呈现
  第一节  “韵”之起源及早期形态
  第二节  沈约对“声韵”的追求
  第三节  刘勰对“韵”的双重理解
  第四节  钟嵘对“韵”的理想化认知
第九章  初唐文艺基调探源
    ——以唐太宗诗、乐观为对象
  第一节  太宗的音乐思想
  第二节  太宗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太宗乐论与文论的会通
第十章  唐代“音象”刍论
  第一节  唐前“音象”的理论路径
  第二节  唐代“音象”与“诗象”的理论表达
  第三节  唐代“音象”的存在形态之一
  第四节  唐代“音象”的存在形态之二
第十一章  诗乐合“淡”:宋代乐论与诗论的会通
  第一节  “淡”的音乐性历程
  第二节  宋代乐论对“淡”之推崇
  第三节  乐论之“淡”与文学之“淡”
第十二章  朱长文《琴史》综论
  第一节  辑存与勘正:“尽得古书,广览博求”
  第二节  人德与琴德:‰瞧乐不可以为伪”
  第三节  春秋笔法:“考古人是非,正前史得失”
第十三章  “自然之音”——明代复古派的音乐性回归
  第一节  李东阳的音乐文学思想
  第二节  李梦阳、何景明的音乐文学观
  第三节  唐顺之的音乐文学贡献
  第四节  王世贞“格调”论的音乐性
第十四章  明代革新派的“自然”观及其呈现
  第一节  “自然”观的心学基础及流变
  第二节  革新派的“情本论”建构
  第三节  革新派的“尚俗”潮流及表现
第十五章  清代乐论的美学追求及诗乐关系之解体
  第一节  “淡和”与宋学
  第二节  “尚实”与美学
  第三节  “诗乐一理”及其解体
附录  乐与中国美学的和谐精神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探索中国古代文论与乐论之间的隐性联系,将乐论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试图通过对历代乐论的钩沉、剖析,寻找到其中蕴含的文学质素、美学思想,从而探讨乐论对文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影响的模式和途径。首先,从历时角度对乐论与文论的关系进行梳理,但不局限于以往的音乐美学史和文学思想史框架。总体上,按照“诗乐合德”“诗乐合淡”“诗乐合俗”的内在脉络展开。其次,在个案研究方面,一是对标志性典籍进行具体考察,二是探索诸多美学范畴、文学概念的音乐性源头,以及音乐思维进入美学领域、文学领域的过程,从而夯实乐论影响文论的理论预设。总之,将乐论与文论进行交互性研究是还原中国音乐文学传统的必要手段,也是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的重要前提。

精彩内容
本书旨在探索中国古代文论与乐论之间的隐性联系,将乐论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试图通过对历代乐论的钩沉、剖析,寻找到其中蕴含的文学质素、美学思想,从而探讨乐论对文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影响的模式和途径。首先,从历时角度对乐论与文论的关系进行梳理,但不局限于以往的音乐美学史和文学思想史框架。总体上,按照“诗乐合德”“诗乐合淡”“诗乐合俗”的内在脉络展开。其次,在个案研究方面,一是对标志性典籍进行具体考察,二是探索诸多美学范畴、文学概念的音乐性源头,以及音乐思维进入美学领域、文学领域的过程,从而夯实乐论影响文论的理论预设。总之,将乐论与文论进行交互性研究是还原中国音乐文学传统的必要手段,也是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的重要前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