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the empress, the philosopher, and the fate of the enlightenment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3.83
6.3折
¥
6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法]罗伯特·扎勒特斯基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ISBN9787520718950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11413011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法]罗伯特·扎勒特斯基(Robert Zaretsky),法国历史学家,休斯顿大学人文学教授,研究领域为18世纪启蒙运动。著有《生命价值:加缪与意义的追寻》《探索意义》《博斯韦尔的启蒙》等。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斯海弗宁恩的海
第二章 在圣彼得堡阅读伏尔泰
第三章 R是Rica的首字母
第四章 公开化
第五章 阴影地带
第六章 冬宫
第七章 非同寻常的人与事
第八章 腹痛与宪法
第九章 未被采纳的路径
第十章 召唤塞涅卡
结语
注释
致谢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斯海弗宁恩的海 你答应待在家里,但事实是你属于所有人,却唯独不属于你的家人。哎,什么人哪! ——纳内特对狄德罗说 1773年初夏,一位法国人,佝偻着腰,在荷兰城市——海牙与海滨小镇——斯海弗宁恩间的海滨大道上漫步。他不时地放慢脚步,驻足观望,目光朝向大海,而后又转回到周围一起散步的人群;男人们都穿着正装,脑袋里大多都在想着生意上的事;零星的几个女人,脖子上系着长围巾,头发被大草帽盖住,看着像是去忏悔。在这位法国游客的家乡——巴黎的街道上,很少会看到这样没有同伴且没有什么修饰的女人,因此对于他来说,眼前这些景象有些不太协调,不过,也没有太让人恼火。 对于狄德罗,这个正在思考中的梦想家来说,想象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并不像阻断海洋与陆地间的大坝那样牢不可破。后来,他在给情人索菲·沃兰(Sophie VoUand)的信中写道:“我所向往的是大海不变的浩瀚和永恒的呢喃,而非它的风平浪静,亦非它的波涛汹涌。”他坦承,就是在这里,这片海滩上,他有了此生好看的梦想。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他丢开阅读和写作,沿着这海滩散步呢? 狄德罗经常在斯海弗宁恩的海边流连,这里的海景与海牙不同,没有满布眼帘的码头、桅杆和港口建筑。他后来在游记中写道,这是他“最爱的海滨步道”。他并不是专享一个偏爱此地的人: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对于那些渴望在一片完整的青灰色里看见北海的游客来说,斯海弗宁恩,这个缤纷的舞台,已成为备受青睐的地方。荷兰本身就有些类似舞台,它戏剧化地展示了大海与海岸线的动人景象,将水与沙转化为值得游人花费时间的景观。荷兰人为从大海中获得土地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曾被善妒的英国人嘲笑,比如:诗人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将荷兰斥为“大海的呕吐物”;也曾被法兰西帝国所不屑,比如:拿破仑认为这些圩田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我的帝国中几条主要河流冲积、沉淀的产物罢了”。 但是,对于狄德罗而言,这片土地却是一个奇迹,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这是人类的杰作。他称赞这些堤坝和运河系统成为海洋的防护堡垒,就像他称赞那些银行和贸易系统,增强了国家财力,培养了国家包容力一样。他说,没有什么能比在阿姆斯特丹港口上漂浮的“桅杆森林”更能体现荷兰的富足了。与它相比,迦太基都黯然失色。狄德罗与他的老朋友让一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不同,他不是一个正在迈向浪漫主义的人:那些被堤坝和运河保护的土地,被桅杆和仓库填满的港口,以及那布满海洋的商船和战舰控制着狄德罗的想象力,就像那些堤坝控制了大海一样。真奇怪,他想,“在这片洪水泛滥的地方,人们竟然可以安然入睡”。 但是,格外吸引他的是很多的细节,而不是宏大的设计,是这里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那些观念和数据。与其他游客相比,他更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观察渔夫,看他们拿着渔网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奋力捕捞。与他一起站在岸边的那些妇女,是渔夫的妻子;看完那些男人,狄德罗就将目光转向这些女人,注意她们那布满皱纹的脸是怎样表达焦虑与无奈。这些情景刺激着他的大脑,他自己的脸,记录着他的情绪,呈现出了与渔夫的妻子们一样难以抑制的恐惧和焦虑。他写道:“这些渔夫在暴风雨中与海鸥争食,我为他们的命运感到担忧,这种担忧让我无数次崩溃。”当这些拖网捕鱼的渔夫们满载而归,回到岸边时,女人们就会张开双臂奔向她们的丈夫和儿子——这“永恒的夫妻之爱、家庭之爱”是狄德罗永不厌倦的。 狄德罗特别渴望这样的氛围,以至于,这种氛围缺乏时,他就开始故意营造。在他离开巴黎前往荷兰的前夜,他家便发生了这样的事。自从他的女儿安吉莉卡嫁给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商人,离开这个家后,狄德罗和他的妻子——纳内特,便在这个空巢里,围着彼此打转。他向他的妹妹抱怨说:“你们怎么能指望我跟一个臭脾气,一碰就炸的女人说话?”人们接近能想象到纳内特的回答:“你们怎么能指望我跟一个喋喋不休,随时准备改变计划的人说话?”话虽如此,但考虑到狄德罗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因此他对圣彼得堡之行,总是一会儿想去,一会儿又不想去,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是接近可以理解的。一想到要离开家,这个宅男就会感到崩溃。“请试着理解,”他向他的朋友恳求道,“我即将离开我的妻子、妹妹、女儿和亲友……现在我一想到这事,我就痛苦不堪。请不要再跟我提及此事了。哎,可是对于纳内特来说,问题是:谈论这事是她丈夫的最爱(没有之一)。她厌倦了丈夫的犹豫不决,也厌倦了他的自编自演。 P7-9
主编推荐
狄德罗与叶卡捷琳娜那不太像样的友谊(如果还能用友谊这个词)暴露出启蒙运动时期存在的诸多有趣问题,尤其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思想者与统治者之间难以调和的关系。这个时代十分(尽管还不是无条件)重视理性与进步,但同时也赋权给开明君主去运用理性,实现进步。在他们二人的例子中,这种融合几乎是失败的,但却意义深远。
精彩内容
十八世纪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会面为中心,解读了当时伟大的思想家和具权力的统治者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两人进行了四十多次私人会议,持续近四个月。狄德罗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把叶卡捷琳娜看作是开明改革和建立公正社会的最后一线希望,叶卡捷琳娜则希望通过法制化和制度化来施行她的仁政。随着谈话的进行,叶卡捷琳娜不仅对自己的角色有了很好不同的认识,对狄德罗也有不一样的理解…… 二人从最初的互相敬佩与尊重,到对具体事宜的分歧,至思想上的龃龉,矛盾和观念上的交锋,最终不欢而散、分道扬镳。作者从两人的不同学识背景、身份地位给予了解释,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观念和处事风格,也展现了他们从“理解”到“不理解”的内在逻辑依据。
媒体评论
狄德罗与叶卡捷琳娜那不太像样的友谊(如果还能用友谊这个词)暴露出启蒙运动时期存在的诸多有趣问题,尤其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思想者与统治者之间难以调和的关系。这个时代十分(尽管还不是无条件)重视理性与进步,但同时也赋权给开明君主去运用理性,实现进步。在他们二人的例子中,这种融合几乎是失败的,但却意义深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