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华语语法,美国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华语语法,美国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37 6.7折 69 全新

库存4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陶红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ISBN9787100207225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1688887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陶红印,1962年出生于河南。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从武汉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硕士毕业,专业“语法理论”,指导老师为李临定先生。1988年赴美,1989年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Sandra Thompson教授学习话语分析及功能主义语法理论。1993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及应用语言学系教授、中文部主任,曾任(2014年度)美国中文教师学会会长。目前担任Chinese Lan·guage and I)iscourse(《汉语语言和话语学报》)国际杂志共同主编、Studiesin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汉语语言和话语研究》)国际丛书系列执行主编以及其他十多个杂志及丛书系列编委。

目录
引言:美国华语结构与运用的多视角探讨

 第一章汉语在美国:民族语言的视角

 1.1引言

 1.2历史背景

 1.3民族语言框架

 第二章美国汉语书面语语法特点探析:基于互联网文本的考察

 2.1引言

 2.2美国汉语网络文本语料

 2.3美国汉语书面语语法特点考察

 2.4英语对美国汉语的影响

 2.5余论

 第三章洛杉矶华报所见汉语语法变异现象初探

 3.1虚词

 3.2语序

 3.3句法格式

 3.4欧化倾向

 3.5韵律

 3.6结语

 第四章美国华语“景观语法学”初探

 4.1引言

 4.2从“语言学景观”到“景观语言学”“景观语法学”

 4.3当代华语生活景观实例

 4.4历史上的华语生活景观资料

 4.5结语:关于美国华语生活“景观语料库”及“景观语言学”的设想

 第五章美国华裔家庭日常口语与文化传承模式(上):跨文化沟通下的和谐与冲突

 5.1引言

 5.2研究对象的家庭背景

 5.3结果与分析

 5.4综合讨论

 第六章美国华裔家庭日常口语与文化传承模式(下):语言社会化与家庭伦理秩序

 6.1引言

 6.2语言评价活动与社会化

 6.3社会成员类属?类属规范活动与社会化

 6.4负面情感类属规范?华裔身份认定与社会层级建构

 6.5综合讨论

 第七章华裔汉语继承语使用者语法及语用能力的习得

 7.1引言

 7.2华裔汉语继承语使用者的群体特征

 7.3华裔汉语继承语使用者的汉语习得历程

 7.4如何理解华裔汉语继承语使用者的汉语语言能力

 7.5结语

内容摘要

引言:美国华语结构与运用的

多视角探讨

美国华人社区作为全球华人社区的一个构成部分,虽然从人口数量(300万—400万,见第一章注释)上来说并不一定构成最大的海外社团,但是由于美国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国华人在美国社会以及国际社会上的重要地位,美国华人语言的使用状态必然成为全球华语语言研究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不过,由于美国疆域辽阔,华人社区并不像新加坡等地华人那样集中在个别地区,从而促成其华人语言逐渐演变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区域变体,甚至形成自己特色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相反,虽然美国绝大多数华人社区集中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由于不同移民进入美国的时间(一般分为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晚期三大高潮期)和来源地不同,他们的语言也带有区域方言特色。早期华人大多来自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华人语言带有粤语、福建话等南方方言特色,是传统唐人街华人语言的主流(Chan&Lee 1981;Wong 1988;Chang 2003;Zhou 2009)。后来的华人来源逐渐扩大,尤其是持台湾“国语”的人和大陆北方地区移民数量的增加,华人语言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色(Wong 1988:201;Zhou 2009:47;Leung &Wu 2012;以及肖云、张洁等收入本书的章节)。简而言之,当代美国华人华语呈现多姿多彩的局面,而标准(亦即通用)方言(普通话或“国语”)呈现出逐渐取代南方方言主导地位的态势(Wong1988:203)。①

此前对于美国华语的研究较少关注语言本体问题,而大多是从下述几个方面展开的:移民史与移民所代表的语言状况(Zhou 2009;Wong1988);语言保持与选择问题(Li1982;Wei 1992;Leung 2011);语言商业化(Leeman &Modan 2009)。当然更多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集中在华裔儿童语言教育与习得方面(He 2005,2006;Tao 2006;He &Xiao 2008;Xiao 2014)。美国华语本体方面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亟待加强的领域。

在我们看来,关于美国华语本体的研究有一些研究话题特别值得讨论。第一,摸清语言事实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步骤。美国华语现状如何,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看到除了人口普查之外的比较系统的学术探讨,建立一定规模的语料库是一个可行的路子。第二,美国华语汇集了华人方言的各个分支,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面,各种华语变体交汇、碰撞产生什么结果是一个语言学理论上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此前Dong & Hom(1980)提出了“Chinatown

Chinese”(唐人街华语/汉语)的概念。他们基于词汇方面的特色和变化认为美国唐人街语言使用体现出独有的方言(dialect)或变体特征,但是Chan & Lee(1981)随即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一个独立的唐人街华语/汉语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后者的说法目前得到学界大多数人的认可(Wong1988;Zhou2009)。第三,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华语与非华语的接触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美国英语和美国华语在美国产生直接的接触,为我们研究全球化和语言变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环境和材料。最后,华语的身份认同和习得在美国的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下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关系到几乎每个美国华人家庭和个人,常常是华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编推荐
全面反映美国华语的概况。

精彩内容
本卷从多个视角研究美国及相关地区华人语言的使用特征。主要特色是对语体的密切关注和对语料库的充分利用。考察对象包括华人家庭日常生活的口语录音录像、中文网站语言、华人报刊媒体语言、公共场所用字用语以及学习者语料等。研究对象既有本体方面的词汇语法特征等,也有语用方面的口语与文化模式的传承、语言习得模式等。结论显示了全球华语的趋同态势,也为全球化状态下描写区域语言所需要的整体特色与细节描写、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模式提供了一个具体范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