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8.07 4.9折 ¥ 13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林正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01919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1667574
上书时间2024-12-23
林正静,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担任西方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任教师,主要讲授宏微观经济学和统计学等专业课程;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暨南大学攻读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重点研究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和其在中国的经验研究;2019年7月至今,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研究专长和领域: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等,重点研究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主要是Melitz(2003)理论模型及其研究拓展,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前沿动态;会熟练运用STATA等软件进行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并基于微观大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开展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和机制检验。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相关研究
第二节中间品进口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的研究
第三节企业成本加成及出口产品质量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中间品进口的其他相关研究
第五节文献述评
第二章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第二节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扩展研究
第三节中间品进口与企业异质性:一个理论框架
第三章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成率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与分析
第一节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第二节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或加成率)的测度
第三节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进口中间品质量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节模型设定、指标测算及数据说明
第二节进口中间品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
第三节分位数回归的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间品进口、产品差异化程度与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提升
第一节中国进口中间品的现状介绍
第二节企业成本加成变化的典型事实与研究假说
第三节计量模型构建、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第四节进口中间品差异化程度与企业成本加成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扩展检验与进一步分析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第一节中间品关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典型事实与研究假说
第二节模型设定、核心变量测算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检验
第四节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机制分析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主要结论、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二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虽然中间品的内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有效保护率理论已经注意到了中间品的重要影响。Corden(1966)的理论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增加最终产品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到了70年代,学者们开始引入中间品的概念。
Krugman(1979)的研究发现,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含有国外研发的先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使企业获得比使用本国中间品更高的经济效益。中间品贸易作为一个专业名称,被正式提出则始于Ethier(1982)。然而,当时的中间品贸易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产生的横向的产业内贸易。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垂直的中间产品贸易(生产环节不同的中间品)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进而成为当今全球贸易发展的主流。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间品贸易。初期,学者们大都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中间品贸易产生的原因,比如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异而产生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进而出现了生产分割和分工,中间品贸易就随之诞生了。
近年来,关于异质性企业贸易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异质性,即生产率(或边际成本)、产品质量(或吸引力)、加成率和产品范围(或产品种类)(Melitz,2003;Manova and……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