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4 4.5折 50 全新

库存4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78690

出版时间200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6227292

上书时间2024-12-2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玉,1964年生,湖北荆门人。从本科到博士,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独立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正在承担一项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一项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一项省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有专著两种。1998年以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文史哲论文90多篇,3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政府”奖14项。全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全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

目录
序    第一章 语言与话语    第一节 现代语言本质观研究路向及检讨    第二节 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本体性”及其关系    第三节 语言的三个维度与文学语言学研究的三种路向    第四节 “话语”及“话语研究”的学术范式意义        第二章 “现代性”作为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第一节 论“现代性”作为话语方式的言说性及其特点    第二节 “现代性”作为话语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及其限度        第三章 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    第一节 《关雎》为什么不能“今译”    第二节 古诗词“今译”作为“翻译”的质疑        第四章 重审文学“翻译”作为话语及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忠实”作为文学翻译范畴的伦理性    第二节 论两种外国文学    第三节 翻译文学在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性    第四节 论翻译文学的“二重性”    第五节 重审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地位        第五章 超越与比较——中西文论话语比较研究意识论    第一节 中西比较诗学的“超越”意识    第二节 “精确”作为中西比较诗学批评话语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当代比较诗学话语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第四节 重建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        第六章 论“懂”作为文学欣赏理论话语    第一节 论中国古代文学欣赏的非“懂”性    第二节 “懂”作为现代文学欣赏基本方式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反懂”的讨论及其理论反思    第四节 反“懂”的文学欣赏    第五节 当代中国文学欣赏中的“反懂”性        第七章 “个人”与“自由”话语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第二节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近代意义    第三节 从个体自由到群体自由——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化    第四节 选择、吸取与演变——论中国现代“自由”话语的建构    第五节 中国近现代个人主义话语及其比较    第六节 “个人”与“国家”的整合——中国现代文学“自由”话语的理论建构    第七节 中国现代“自由”话语与文学的自由主题        第八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话语言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    第二节 民族文学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第三节 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学生存境遇及其言说    参考文献    附:本书中已经发表的文章目录    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是从“话语”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理论问题,其中重点考察了“现代性”、“翻译”、“懂”、“个人”和“自由”、“民族”、“诗性”、“文学性”、“超越”、“精确”等文学理论话语,特别研究了“懂”、“个人”和“自由”作为话语是如何形成的,这些话语一旦形成,它在言说上具有何种“权力”,也即作为话语它们又是如何影响和制约中国的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对文学的观念和研究。 本人努力追求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换一种学术模式来研究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也即寻求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其具体的路径或者说切入点就是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和文学理论。与过去文学理论问题研究相比,本书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是对文学“现象”的研究,不再是对文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不是“透过”语言或话语研究“现象”和“观念”,而是“通过”研究语言或话语来研究“现象”和“观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