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研究(生命哲学研究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3.09
6.7折
¥
79
全新
仅1件
作者雷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38807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11652104
上书时间2024-1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总序
序
引论
第一章二程识仁说与责任感
第一节“识痛痒”即识仁:“责任感”作为“万物一体”命题条件的探讨
一、“责任感”与“万物一体”
二、“识痛痒”与“生生”宇宙论中的“万物一体”
三、“识痛痒”责任感作为“万物一体”的充要条件
四、“以”,而非“是”:基于“识痛痒”责任感的“万物一体”的理路
第二节“万物一体”责任感的性质与分限
一、道德实践中的责任感
二、“廓然大公”
三、“万物一体”责任感的向善趋势
四、一体感通的责任分限
第三节“万物一体”责任感的存在理路
一、一体感通之气
二、“忧”:阴阳感通架构中的责任感
三、“忧一敬”所证立的“万物一体”
四、“万物皆备于我”之“我”即万物
五、一体之生机:“我”为何负责
第二章朱熹格致说与“位”的哲学
第一节朱熹“格物致知”的政治哲学
一、“经界”事件中朱子对宰相失职的批评
二、“以天下为己任”与道统
三、“己任”抱负下的“格物致知”政治哲学
第二节“格物致知”工夫论中的天位天职观
一、“以天下为己任”之为“天位天职”
二、“格物致知”即讲究职分之所当为
三、思不出位
第三节皇极辨:“标准”所凸显的“位”与“正心”
一、以“标准”诠释“皇极”之“极”
二、以“标准”囊括“中”之“位”的含义
三、“位”与天地的对应
四、“标准”与正心为本:由日常语言到哲学诠释
第三章王阳明良知说与担责问题
第一节平濠事件中的担责困境与“不动心”
一、阳明门人辨明其师心迹
二、阳明的不动心与士大夫担责的合法性
第二节良知与士大夫担责的是非标准
一、“良知只是是非”:士大夫担责合法性辩护的另一种思路
二、良知之于节目时变:是非标准的新界定
三、“致良知”:是非标准的“信得及”
第三节对阳明“致良知”之担责心曲的考察
一、致良知之心曲
二、阳明散曲《归隐》与正德十五年心曲
三、“是非”问题根源
四、《纪梦》:“良知即是非”的内在权威
五、“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
第四章刘宗周“一统于万”说与“公”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从“理一分殊”“万物一体”到“一统于万”
一、从“理一分殊”到“一统于万”
二、从“万物一体”到“一统于万”
三、一般性评论
第二节基于恕道的“公”的政治哲学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己”之“公”
二、“公”的本体论
三、“公”的“改过”工夫
第五章儒家责任思想中的道德哲学问题
第一节宋明儒家责任观中的人己关系论
一、德性之“己”
二、人己同情
三、父子君臣“责善”中的人己关系
四、宋明儒责任思想研究方法问题
第二节《孟子》道德情境中的仁义联属理路
一、仁义有别的儒家礼法
二、仁义联属的观念结构
三、仁义联属的实践内涵
四、儒家、哲学家、实践家
第三节仁义德行的结构
一、仁义德行与伦理情感
二、“父子不相夷”与仁的基础
三、因仁而有义
四、仁义德行的基本结构
五、仁义结构与仁义的必然性
附录一:王阳明的责任思想
附录二:王阳明诗与寂感问题:兼论工夫教学作为日用之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采用从理学家问题意识出发的“探讨式”架构。力图抓住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以“万物一体”“格物致知”“致良知”“一统于万”等观念为线索,进入其中责任意识与伦理问题的哲学讨论脉络,并力图通过哲学诠释、证明的方法来获得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这种探讨式架构,不仅可以使读者理解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并且,对于“万物一体”“格物致知”“致良知”“一统于万”等观念本身,其依托于理学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关怀得到了厘清。而这一厘清的过程同时也是哲学梳理:本书同时也试图论证了“万物一体”命题的客观普遍性及其充要条件,“格物致知”视域下“皇极”之“标准”含义的哲学诠释,“良知即是非”证成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一统于万”说如何在逻辑上综汇了“万物一体”与“理一分殊”。
精彩内容
本书采用从理学家问题意识出发的“探讨式”架构。力图抓住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以“万物一体”“格物致知”“致良知”“一统于万”等观念为线索,进入其中责任意识与伦理问题的哲学讨论脉络,并力图通过哲学诠释、证明的方法来获得相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这种探讨式架构,不仅可以使读者理解理学责任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并且,对于“万物一体”“格物致知”“致良知”“一统于万”等观念本身,其依托于理学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关怀得到了厘清。而这一厘清的过程同时也是哲学梳理:本书同时也试图论证了“万物一体”命题的客观普遍性及其充要条件,“格物致知”视域下“皇极”之“标准”含义的哲学诠释,“良知即是非”证成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一统于万”说如何在逻辑上综汇了“万物一体”与“理一分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