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7.74 6.3折 ¥ 10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宋逸炜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56738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11681950
上书时间2024-12-23
编者简介
宋逸炜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文化与中法关系史。
审校者简介
孙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学衡研究院院长。主编《〈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译本与底本》。
序:“把过去一扫平”/孙江
出版凡例
第一编译本
1.1劳动歌(列悲,1920)
1.2劳动国际歌(张逃狱,1920)
1.3第三国际党颂歌(耿济之、郑振铎,1921)
1.4国际歌(瞿秋白,1923)
1.5国际(后觉,1923)
1.6国际歌(《革命军》,1925)
1.7国际歌(《工人读本》,1925)
1.8国际歌(《工人之路》,1925)
1.9国际歌(《中国青年》,1925)
1.10国际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1926)
1.11国际歌(《革命歌声》,1926)
1.12国际歌(王光祈,1926)
1.13国际歌(庆祝苏俄革命纪念大会,1926)
1.14国际歌(武汉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
1.15国际歌(《红旗》,1929)
1.16国际歌(《革命歌集》,1931)
1.17国际歌(《唱歌》,1931)
1.18国际歌(《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
1.19国际歌(《中国青年》,1940)
1.20国际歌(《国际新闻辞典》,1940)
1.21国际歌(《歌选》,1948)
1.22国际歌(《工人歌曲》,1949)
1.23国际歌(《新唐山日报》,1949)
1.24国际歌(《平原歌声》,1949)
1.25国际歌(《解放歌集》,1949)
1.26国际歌(《冀中教育》,1949)
1.27国际歌(《工人之歌》,1949)
1.28国际歌(《高中活页文选》,1949)
1.29国际歌(《苏联歌集》,1949)
1.30国际歌(《中国名歌选》,时间不详)
1.31国际歌(《大刚报▪武汉》,1951)
1.32国际歌(《袖珍新戏考》,1951)
1.33国际歌(《人民日报》,1962)
第二编底本
2.1(法语)L’INTERNATIONALE(鲍狄埃手稿)
2.2(法语)L’INTERNATIONALE(鲍狄埃定稿,1887)
2.3(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
(叶卡捷琳娜▪布拉滕涅娃,1896)
2.4(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柯茨,1902)
2.5(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艾里克,1923)
2.6(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柯茨,1931/1937)
2.7(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
(瓦伦丁▪德米特里耶夫,1958/1967)
2.8(俄语)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亚历山大▪加托夫,1971)
2.9(英语)THE INTERNATIONALE
(查尔斯▪克尔,1901)
2.10(英语)THE INTERNATIONALE
(亚当、西达▪保罗夫妇)
2.11(德语)DIE INTERNATIONALE
(埃米尔▪勒克哈特,1910)
第三编传播
《晨报》(1920—1927)
《申报》(1921—1949)
《先驱》(1922)
《少年》(1922)
《东方杂志》(1922—1948)
《晨报副刊》(1923)
《前锋》(1923)
《小说月报》(1923—1928)
《益世报》(北京,1924—1927)
《社会日报》(北平,1925—1926)
《京报副刊》(1925)
《向导》(1925—1927)
《政治生活》(1926)
《政治周报》(1926)
《新青年》(1926)
《中国青年》(1926—1927)
《新女性》(1927)
《无产青年》(1928)
《太阳月刊》(1928)
《泰东月刊》(1928)
《无轨列车》(1928)
《创造月刊》(1928)
《思想月刊》(1928)
《布尔塞维克》(1928—1929)
《海风周报》(1929)
《文学周报》(1929)
《北新》(1929—1930)
《现代小说》(1930)
《拓荒者》(1930)
《新文艺》(1930)
《艺术月刊》(1930)
《萌芽周刊》(1930)
《战国策》(1930)
《巴尔底山》(1930)
《世界文化》(1930)
《现代文学》(1930)
《北斗》(1931)
《涛声》(1931)
《红旗周报》(1931—1933)
《文艺新闻》(1932)
《正闻报》(1932)
《电影与文艺》(1932)
《内外蒙古考察日记》(1932)
《新天津》(1932)
《西北文化日报》(1932—1938)
《北平晚报》(1933)
《明星》(1933)
《中央日报》(1933)
《现代》(上海,1933—1934)
《论语》(1933—1934)
《申报月刊》(1933—1945)
《斗争》(1934)
《教育益闻录》(1934)
《青岛时报》(1934)
《华北日报》(1934—1937)
《社会科学小辞典》(1935)
《前途》(1935)
《时代》(1935)
《电声(上海)》(1935—1936)
《申报每周增刊》(1936)
《质文》(1936)
《译文》(1936—1937)
《宇宙风》(1937)
《新亚细亚》(1937)
《逸经》(1937)
《世界文化》(上海,1937)
《工商日报》(西安,1937)
《解放》(1937—1940)
《烽火》(1938)
《抗战文艺》(1938)
《文艺阵地》(1938)
《茶花女画辑》(1938)
《南京新报》(1938)
《扫荡报》(1939)
《宇宙风:乙刊》(1939)
《中国妇女》(1940)
《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
《诗创作》(1941)
《野草》(1941—1942)
《笔阵》(1942)
《创作月刊》(1942)
《时代》(1943)
《南华报》(1944)
《滇西日报》(1944)
《中央日报》(贵阳,1944)
《北方文化》(1946)
《希望(上海1945)》(1946)
《戏报》(1946)
《蚂蚁小集》(1948)
《电影论坛》(1949)
《华北文艺》(1949)
《高中活页文选》(1949)
《新智识辞典》(年代不详)
附录
《国际歌》的文本传布与象征意义/宋逸炜
1.19 国际歌(《中国青年》, 1940)
出处:《中国青年》第二卷第三期,本期附页
国际歌
INTERNATIONAL
B调 4/4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莫要说我们一钱不值,
我们是新社会的主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星
不是那神仙(和)皇帝,
也不是那些英雄豪杰:
全靠自己救自己。
要夺取平等自由幸福,
要□灭剥削压迫,
快把那炉火吹得通红,
你要打铁就得要趁热。
我们是世界(的)创造者
劳动的工农群众。
一切是生产者所有,
那能容纳寄生虫!
我们(的)血流了不知多少,
和那强盗(们)战斗;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那尔(In-ter-na-tion-a-l)
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那尔(In-ter-na-tion-a-l)
就一定要实现!
【编者注】
该期第34页刊登萧三《国际歌歌辞修改说明》,全文如下:
国际歌(“International”)还是从第一国际时传下来的,最初是用法文写的,自后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赞歌(Hymn),苏联即以此为国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曾由李大钊同志及瞿秋白同志先后译成中文。但那都是直译歌辞的意义,没有按照曲谱,因此未能唱出。一九二三年夏,在莫斯科附近华西庆乐村苏维埃农场歇伏时,我和陈乔年同志在农事及学习之余,根据法文和俄文开始重新翻译一遍。国内这十多年来所唱的国际歌,就是我们那时候所译的。
一九二五—二七年中国大革命后,陈乔年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华民族及中国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他译出的国际歌辞却至今为中国人民大众歌唱着。但是直到现在,每次开大会时,人们常常只唱歌辞的第一章,第二第三章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不好的。再则那时我们译得也颇不周到,如因为太少音乐常识,有些字配得不妥。现在值庆祝十月革命第二十二周年纪念时,特将从前译的三章歌辞重新按照原文修改一遍(第一章因已唱出,很少变更)。现在没有乔年同志合作了,这是很可悲痛的。我们在这里纪念他!在修改的过程中,曾获得我国著名音乐家吕骥、冼星海等同志及写歌辞很好的塞克同志等的顾问与赞助。
我们谨以此郑重地纪念伟大的十月革命!希望国人全部的、一致的唱出来!
(国际歌见本刊附页)
★★国内学界关于《国际歌》在中国翻译、传播的重磅史料集
★★33份《国际歌》中文文本;11份影响了《国际歌》中文翻译的法、俄、英、德等语种的外文文本:全面梳理了《国际歌》传入中国的历程
★★广集1920—1949年报刊中涉及《国际歌》的相关报道,生动呈现了《国际歌》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
本书是一部关于《国际歌》在近代中国接受史的资料汇编。全书分三编:第一编“译本”,收录了33份《国际歌》的中文文本,涉及列悲、张逃狱、耿济之、郑振铎、瞿秋白、萧三、陈乔年等人的翻译,旨在系统梳理自192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直至1962年《人民日报》公布官方版本,四十余年间《国际歌》中文歌词的演变情况。第二编“底本”,收录了11份《国际歌》的外文文本,包括欧仁▪鲍狄埃写作《国际歌》的法文草稿、1887年《国际歌》公开出版的法文定本,以及6份俄文译本、2份英文译本、1份德语译本,这些文本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翻译《国际歌》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编“传播”,从近百份1949年之前的报刊中,摘录了涉及《国际歌》的相关报道,涵盖《国际歌》及其作者的知识介绍、演唱《国际歌》的新闻报道,以及包含《国际歌》出现场景的文艺创作等诸多史料,呈现了《国际歌》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这些珍贵的史料不仅对于相关专业研究,而且对于全社会学习“四史”、建设红色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标志性符号,列宁曾赞誉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1920年以降,《国际歌》通过法、俄两条不同渠道传入中国,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堪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见证。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编“译本”,汇集了33份来自不同译者的《国际歌》中文文本;第二编“底本”,收录了影响《国际歌》中文翻译的法、俄、英、德等语种的外文文本;第三编“传播”,通过对1920至1949年间报刊文献的梳理,呈现了《国际歌》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