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雅:春秋时期周、鲁、齐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考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雅:春秋时期周、鲁、齐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考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86 4.9折 8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姝著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42831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5506623

上书时间2024-12-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姝,文学博士,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学与诗礼文化、国际汉语教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春秋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考论”(14BZW038)1项,结项等级优秀;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子课题“‘诗礼文化’成型与当代传承”(16ZDA172)1项,结项等级良好。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州学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学》(韩国)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家族宗子: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公室宗子在诗礼文化生成与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王族宗子:文学创作的行为主体与诗礼传家的责任主体》均属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诗经》与礼制研究”阶段性成果的系列论文,从“王室宗子(天子)”“公室宗子(诸侯)”“家族宗子(卿大夫)”三个维度,采用以点带面的研究模式,客观描述了在“诗礼文化”成型过程中不同层次贵族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以揭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演变规律。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周 /19 第一节 周王室 /19 一、族属考 /19 二、世系考 /21 三、平王宜臼 /22 四、僖王胡齐 /24 五、惠王阆 /24 六、襄王郑 /25 七、定王瑜 /26 八、灵王泄心 /27 九、景王贵 /27 十、敬王匄 /28 十一、元王任 /29 第二节 王族 /30 一、周氏与周公黑肩、周公阅 /30 二、宰氏与周公孔 /33 三、凡氏与凡伯 /34 四、单氏与单超、单旗 /36 五、王叔氏与王子虎 /39 六、王孙氏与王孙满、王孙说 /41 七、朝氏与王子朝 /43 八、王氏与太子晋 /45 九、刘氏与刘康公、刘夏、刘挚 /48 第三节 同姓世族 /52 一、家氏与家伯父 /52 二、富氏与富辰 /58 三、苌氏与苌弘 /59 第四节 异姓世族 /61 一、辛氏与辛伯 /61 二、仓氏与仓葛 /63 三、叔氏与叔过、叔兴、叔服 /64 第二章 鲁 /68 第一节 鲁公室 /68 一、族属考 /68 二、世系考 /70 三、公子翚 /74 四、庄公同 /74 五、公子鱼 /75 六、文公兴 /77 七、宣公俀 /77 八、成公黑肱 /78 九、襄公午 /78 十、昭公稠 /79 十一、公子为 /79 十二、哀公蒋 /80 十三、公孙有山 /81 第二节 公族(上)———孝族、庄族、文族 /82 一、臧孙氏与公子彄、臧孙达、臧孙辰、臧孙许、臧孙纥、臧孙赐 /82 二、众氏与众仲 /87 三、展氏与展获、展喜 /89 四、后氏与后同、后脊 /94 五、东门氏与公子遂 /97 六、子家氏与子家羁 /99 七、子叔氏与公孙婴齐 /101 八、荣氏与荣栾 /104 第三节 公族(中)———桓族 /106 一、仲孙氏与仲孙穀、仲孙蔑、仲孙羯、仲孙何忌、仲孙貜 /107 二、子服氏与子服椒、子服回、子服何 /113 三、南宫氏与南宫适 /116 四、公山氏与公山不狃 /119 五、叔孙氏与叔孙侨如、叔孙豹、叔孙婼、叔孙不敢、叔孙州仇、叔孙舒 /121 六、叔仲氏与叔彭生、叔仲带 /126 七、季孙氏与季孙行父、季孙宿、季孙意如、季孙斯、季孙肥 /129 八、公冶氏与季冶 /136 第四节 公族(下)———其他族群 /138 一、御孙氏与御孙庆 /138 二、夏父氏与夏父展、夏父弗忌 /139 三、颜氏与颜回 /141 四、公西氏与公西赤 /144 五、公罔氏与公罔裘 /146 六、公敛氏与公敛阳 /147 七、釁氏与釁夏 /148 第五节 同姓世族 /149 一、宰氏与宰予 /149 二、冉氏与冉耕、冉求、冉雍 /151 三、阳氏与阳虎 /158 四、宓氏与宓不齐 /160 五、驷氏与驷赤 /162 六、禽氏与禽滑厘 /163 七、孺氏与孺悲 /165 第六节 异姓世族 /167 一、楚氏与楚丘之父、楚丘 /167 二、序氏与序点 /169 三、申氏与申繻、申丰、申须 /170 四、商氏与商瞿 /173 五、樊氏与樊须 /175 六、仲氏与仲由 /177 七、孔氏与孔丘、孔鲤、孔忠、孔伋 /180 八、正氏与正常 /190 九、杜氏与杜泄 /191 十、颛孙氏与颛孙师 /192 十一、曾氏与曾阜、曾参、曾申 /194 十二、谢氏与谢息 /199 第三章 齐 /202 第一节 齐公室 /202 一、族属考 /202 二、世系考 /204 三、桓公小白 /206 四、惠公元 /207 五、顷公无野 /208 六、庄公光 /209 七、景公杵臼 /209 八、悼公阳生 /210 第二节 公族 /211 一、崔氏与崔杼 /211 二、仲孙氏与仲孙湫 /214 三、晏氏与晏弱、晏婴 /215 四、闾丘氏与闾丘息 /220 五、东郭氏与东郭偃 /221 六、卢蒲氏与卢蒲癸 /223 七、国氏与国佐、国弱 /225 八、栾氏与栾施 /227 九、高氏与高强 /229 第三节 异姓世族 /232 一、鲍氏与鲍牙、鲍国、鲍焦 /232 二、管氏与管夷吾 /237 三、逢氏与逢丑父 /241 四、苑氏与苑何忌 /242 五、莱氏与莱章 /243 六、陈氏与公子完、陈须无、陈无宇、陈乞、陈亢、田无择 /245 参考资料 /253 后记 /260



内容摘要

绪论

所谓“世族”,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前提,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富有一定的文化传统,能够世代延续的宗法贵族集团。所谓“世族作家群体”,即由同一个氏族的数代文人学士所构成的作家群体①。

西周初期实行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前提的分封制,决定了周代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宗法隶属关系为纽带的世族政治,与之相应的组织保证是世族世卿世官制。同时,由于世族垄断了受教育权,故世族自然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

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成熟,世族势力逐渐发展起来,无论对政治格局的转变,还是对文学创作的演进,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文学创作主体而论,周王室与诸侯国的298个世族,涵盖王族、公族、家族、士族等不同社会阶层出身的537位世族作家(指有姓、氏、名、字、谥、号者,不含佚名者),包括天子、国君、卿士、大夫、士等不同社会阶层,足见世族作家为春秋文学创作的主要群体。

由于人的精神文化生命来源于民族记忆、家族记忆、童年记忆,它们都深刻地内化为人的文化基因。故世族之家,世代延续,相沿成习,自然会形成各自独特的家风学风,文学创作自然会彰显出各自的独特文风。

因此,研究春秋时期的世族作家群体,是春秋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战国以降的世族大家,大多为春秋世族后裔,世世代代传承着祖先独特的家风、学风与文风。故研究春秋时期世族作家,对研究后世文学世族具有溯源层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应该说,前人对于春秋时期世族的关注,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如宋乐豫(乐吕)“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矣”(文七年《左传》之说,晋羊舌胖(叔向)“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昭三年《左传》之论,等等。战国以降,出现了专门的研究著述,如汉宋衷注《世本》、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晋杜预《春秋释例・世族谱》、前蜀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宋程公说《春秋分记。世谱》、清陈厚耀《春秋世族谱》、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春秋卿大夫世系表》等。

20世纪初叶,欧美学者主要从一个家族来展示历史的每个断面,中国学者则大多从一个家族的族谱研究人手;从80年代末期开始,则主要从考察世家大族家族史特别是政治活动史人手,来分析世族形成的历史条件与基本特点,进而探讨世族的社会结构、文化活动及其社会影响。这一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大文化视野考察文学,将世族文化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世族文学个案研究

即侧重研究某个或若干个氏族的族属、世系、事略及其文学创作活动,属微观实证层面研究。比如:李真瑜《明清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略论》(1992),通过对吴江沈氏家族的文学传统及其兴衰始末的阐述与剖析,进而论述了明清时期江南普遍存在的文学世家这一文化现象,分析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根源以及对文学发展的作用③。

秦元《梁代萧氏家族的文学观》(1997),着重论述萧氏家族的文质观、情感生成说和情性说等内容:其文质观强调文采的重要性,情感生成说认为创作中的情感是由外物引发产生的,情性说则重点揭示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④丁福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1998),以谢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谢氏家族这一个案,反映整个六朝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以便从家族角……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研究春秋时期周、鲁、齐的98个世族作家,涵盖王族、公族、家族、士族等不同社会阶层出身的173位世族作家,逐一考证其族属、世系、事略暨文学创作活动,从王室、同姓公室、异姓公室不同侧面展示春秋时期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本书将世族作家群体与文学创作结合进行研究,避免了以往研究空间重南轻北、研究时间重末轻初、研究视域缺乏全面性、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的弊端。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改变世族研究与文学研究脱节的现象,从世族与文学研究结合视角,将触角深入到“家→族→宗”这一宗法制社会构成基本元素中,在全面钩稽考察各类世族作家群体之族属、世系暨作家个体事略、文学创作活动的基础上,关注世族文学的历史建构、依存关系、类型特点、生产方式、现场情景、成果样本等问题,力图全面反映文学创作基层写作的具体过程与基本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春秋文学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规律;通过对众多家族性文学经验的逐一总结归纳,进而分析世族文学发生、发展、成熟的流变规律,以揭示中国文学创作的族聚性、互动性、基层性文化特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