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散文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2.26
6.7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孙犁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0142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11376430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孙 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笔名孙芸夫、林冬苹、芸斋、耕堂等。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时期就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时期主要在晋察冀边区作文艺宣传工作,1944年奉调延安“鲁艺”学习、工作。在《解放日报》发表小说《荷花淀》等蜚声文坛。1949年初天津解放,参与创刊《天津日报》,写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1956年夏,写作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时病倒。“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二十年间,基本上中断文学创作。 新时期伊始,即重新写作,从《晚华集》到《曲终集》,十余年间,共出版十个集子。现有《孙犁文集》(百花版)《孙犁全集》(人文版)行世。
目录
童年漫忆 父亲的记忆 母亲的记忆 亡人逸事 报纸的故事 乡里旧闻 保定旧事 书的梦 青春余梦 同口旧事 黄鹂 石子 一九五六年的旅行 病期经历 二 平原的觉醒 在阜平 ——《白洋淀纪事》重印散记 次当记者 服装的故事 吃粥有感 芸斋梦余 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关于小说《蒿儿梁》的通信 三 识字班 个洞 游记区生活一星期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三烈士事略并后记 塔记 相片 王凤岗坑杀抗属 某村旧事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一别十年同口镇 张秋阁 光复唐官屯之战 学习 宿舍 节约 小刘庄 挂甲寺渡口 厂景 访旧 婚俗 一天日记 四 文学和生活的路 ——同《文艺报》记者的谈话 文字生涯 删去的文字 画的梦 戏的梦 猫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菜花 新居琐记 老年文字 秋凉偶记 老家 故园的消失 告别 《孙犁文集》自序 《善闇室纪年》序 《方纪散文集》序 《刘绍棠小说选》序 谈柳宗元 欧阳修的散文 《红楼梦》杂说 关于《聊斋志异》 鲁迅的小说 ——纪念先生逝世十六周年 耕堂读书随笔 芸斋琐谈 五 回忆沙可夫同志 远的怀念 伙伴的回忆 悼画家马达 谈赵树理 记邹明 悼康濯 悼念李季同志 黄叶 夜思
内容摘要
报纸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很好小又很好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文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我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纸。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益世报》、《庸报》,都是不学无术的失意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我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通讯也好,有长江等人写的地方通讯,还有赵望云的风俗画。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副刊,它有一个文艺副刊,是沈从文编辑的,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还有小公园,还有艺术副刊。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其实,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她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 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 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 “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我对书籍、报章,欣赏的起点很高,向来是取法乎上的。《小实报》是北平出版的一种低级市民小报,属于我不屑一顾之类。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 “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集晌多粜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 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我原以为报纸也像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靠前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 我的妻子,好像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 “有了吗?” “有了什么?” “你写的那个。” “还没有。”我说。其实我知道,她从心里是断定不会有的。 直到一个月的报纸看完,我的稿子也没有登出来,证实了她的想法。 P15-17
精彩内容
邀请孙犁研究专家重新编选的全新版本,包括《童年漫忆》《父亲的记忆》《母亲的记忆》《亡人逸事》《报纸的故事》《乡里旧闻》《青春余梦》《一九五六年的旅行》《病期经历》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