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到西南(人文区位学随笔)(精)/光启文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3.68
6.7折
¥
65
全新
库存31件
作者王铭铭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98363
出版时间2021-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11259116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家,伦敦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专业主任。曾任芝加哥大学、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访问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曾当选2017年度拉德克里夫-布朗社会人类学纪念讲座主讲教授、2020—2021年度牛津大学万灵学院访问院士。主要著作包括:《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心与物游》《西方作为他者》《中间圈》《超社会体系》《刺桐城》等。
目录
序 1
致谢 5
从东南出发
古船的招魂 3
刺桐城:治乱与史 11
船帮·天后·跨世纪 27
中国马达 34
空间阐释的人文精神 39
说香史 54
塘东:沿海村社的居与游 65
形象、仪式与“法” 74
华北作为过渡
象征的秩序 105
“水利社会”的类型 118
关中:山不高皇帝不远 127
游走在西南
魁阁的过客 139
经魁阁返回人文区位学 154
滇行六题 169
一 “蛮界”迷思 169
二 大理的悍妇与乡约 172
三 “传统”的发明 176
四 如此“修旧如旧”等于破坏 180
五 动物园的公共性 182
六 保住我们的“处女江” 186
鸡足山与凉山 190
初入“藏彝走廊”记 200
土司与边政 245
《心与物游》自序 255
川行三题 273
一 “远山的呼唤” 273
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使教授尴尬的村子 277
三 华西协和大学的植物学与人类学 280
复合的仪式、人物与交换 286
从古代巴人到土家族 295
《跨越界限的实践——藏学人类学的追寻》序 311
附录:东南与西南 325
内容摘要
本书选编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随笔类作品30余篇,反映了作者自80年代末起,为展开实地考察而行走于东南、华北、西南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作品大致归为三组,内容多有穿插交叠。前一组主要是关于东南区(特别是闽南语言文化区)的,中间一组主要涉及华北地区,后一组则勾勒了作者穿行于西南区的行动路线。作者用选编于此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在这些区域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体会,内容广泛涉及历史时间性、区系差异、礼法、物质文化,及“中间圈”的文明处境等。
主编推荐
1. 当代有名人类学家的思想图谱。本书汇编北京大学教授、社会人类学家王铭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随笔类作品30多篇。王铭铭教授是当代有名人类学家,著作等身,也是拉德克里夫-布朗社会人类学纪念讲座第一位华人主讲教授。2. 游走于西南与东南之间的人文区位学。三十年间,作者以华北为过渡,游走于东南和西南之间的广大地域,广泛展开深入乡村和城镇的田野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人类学知识和见闻,结晶成了作者颇为成熟的“人文区位学”思想。本书即是对作者这一丰富而独特的研究历程的再现,对于当前及今后的社会人类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3. 丰富的民族志考察和田野调查一手资料。作者不是一位书斋里的学问家,他深入走访本地,相继深入泉州三村(塘东村、美法村和石碇村)、华北乡村、凉山、魁阁等现场,形成了最为丰富而生动的人类学记录,既富于学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精彩内容
本书选编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随笔类作品30余篇,反映了作者自80年代末起,为展开实地考察而行走于东南、华北、西南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作品大致归为三组,内容多有穿插交叠。前一组主要是关于东南区(特别是闽南语言文化区)的,中间一组主要涉及华北地区,后一组则勾勒了作者穿行于西南区的行动路线。作者用选编于此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在这些区域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体会,内容广泛涉及历史时间性、区系差异、礼法、物质文化,及“中间圈”的文明处境等。
媒体评论
本书辑录北京大学教授、社会人类学家王铭铭的学术随笔。作者30年来游走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南闽南语言文化区,记录下一路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想,其间有历史有人物有故事,也有理解有质疑有反思。
1. 当代著名人类学家的思想图谱。
本书汇编北京大学教授、社会人类学家王铭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随笔类作品30多篇。王铭铭教授是当代著名人类学家,著作等身,也是拉德克里夫-布朗社会人类学纪念讲座第一位华人主讲教授。
2. 游走于西南与东南之间的人文区位学。
三十年间,作者以华北为过渡,游走于东南和西南之间的广大地域,广泛展开深入乡村和城镇的田野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人类学知识和见闻,结晶成了作者颇为成熟的“人文区位学”思想。本书即是对作者这一丰富而独特的研究历程的再现,对于当前及今后的社会人类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3. 丰富的民族志考察和田野调查一手资料。
作者不是一位书斋里的学问家,他深入走访本地,相继深入泉州三村(塘东村、美法村和石碇村)、华北乡村、凉山、魁阁等现场,形成了最为丰富而生动的人类学记录,既富于学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