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聚居空间模式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92 6.3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荣

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4196653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370971

上书时间2024-12-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1.1.2城镇化与工业化对陕北乡村发展的影响重大

 1.1.3既有乡村聚居空间格局与陕北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间的不适应

 1.1.4现有乡村规划方法的局限性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研究的主要内容

 1.5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6相关概念释义

 1.7研究区域与概况

 2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居发展特征与问题

 2.1乡村聚居发展的自然环境特征

 2.1.1自然生态特征

 2.1.2地貌特征

 2.1.3典型地貌类型

 2.2退耕还林后乡村聚居发展的变化与趋势

 2.2.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2.2.2农业产业结构变化

 2.2.3农业劳动力就业与农业收入结构变化

 2.2.4现代农林牧业综合发展趋势

 2.2.S小型机械化下的农机化生产趋势

 2.3村庄分布及其演变的整体特征

 2.3.1村庄分布的基本特征

 2.3.2村庄分布的低密度化

 2.3.3村庄分布的集聚化

 2.4不同地貌类型的村庄发展现状与特征

 2.4.1黄土丘陵山区村庄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2.4.2河谷川道区村庄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2.5乡村聚居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5.1生产生活空间错位

 2.5.2宅院空间空废严重

 2.5.3留守人口与现代农业劳动力需求不匹配

 2.5.4乡村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2.6小结

 3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与动因分析

 3.1乡村聚居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3.1.1人类聚居学理论

 3.1.2乡村经济学理论

 3.1.3乡村城镇化理论

 3.2乡村聚居演变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3.2.1限束因素——自然生态环境

 3.2.2动力因素——农业生产方式

 3.2.3协动因素——乡村社会生活

 3.2.4“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协同机制

 3.3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下既有乡村聚居空间模式亟待重构

 3.3.1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阶段划分

 3.3.2传统农业的生产阶段——基本匹配

 3.3.3“外地务工+务农”的生产阶段——失配日显

 3.3.4多业融合的生产阶段——失配加剧

 3.3.5现代农林牧业的生产阶段——亟待重构

 3.4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下乡村基层空间单元亟待重构

 3.4.1乡村基层空间单元的空间尺度改变

 3.4.2乡村基层空间单元的劳动力需求结构改变

 3.4.3乡村基层空间单元的功能与空间构成改变

 3.4.4乡村基层空间单元及组织系统亟待重构

 3.5小结

 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概念、类型与空间模式

 4.1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概念与特征

 4.1.1概念

 4.1.2特征

 4.2乡村基本聚居单元重构的内在机制

 4.2.1“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协同机制

 4.2.2“业.居”平衡机制

 4.2.3“人.地”动态平衡机制

 4.2.4“居.服”匹配机制

 4.3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主要类型

 4.3.1基于自然地貌条件的主要类型划分

 4.3.2基于与城/镇区距离的主要类型划分

 4.3.3基于产业的主要类型划分

 4.3.4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主要类型的综合分析

 4.4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功能结构

 4.4.1功能构成

 4.4.2功能结构

 4.5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模式

 4.5.1黄土丘陵山区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特征

 4.5.2黄土丘陵山区“枝状向心集聚”单元模式

 4.5.3河谷川道区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特征

 4.5.4河谷川道区“带状向心集聚”单元模式

 4.6小结

 5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规模

 5.1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规模预测

 5.1.1空间规模预测的关键变量

 5.1.2现代农林牧业生产半径的主要影响因素

 5.1.3现代农林牧业生产半径预测模型

 5.1.4现代农林牧业生产半径预测的关键变量取值

 5.2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范围与区划

 5.2.1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范围划定

 5.2.2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空间区划

 5.3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人口规模预测

 5.3.1乡村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比选

 5.3.2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人口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S.3.3基于农产品收益与农民预期收入基准的农业人口规模预测

 5.3.4基于农业资源用工需求量的农业人口规模预测

 5.3.5基于旅游就业人口需求量的旅游服务人口规模预测

 5.3.6基于公共设施经济效益的人口规模门槛值预测

 5.3.7乡村基本聚居单元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综合分析

 5.4小结

 6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现代乡村聚居空间模式

 6.1基于乡村基本聚居单元的现代乡村聚居空间模式构建

 6.1.1构建内容

 6.1.2构建的关键控制指标

 ……

内容摘要
农业是乡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内生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会对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空间带来结构性影响。对于生态脆弱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破碎旱地梯田下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正向以小型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相应的劳动力结构、规模需求以及职住空间关系亦随之发生变化,亟须对既有沟壑型分散式小村落聚居生活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和适度集聚。本研究打破现有“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村-基层村”的乡村聚居空间组织方式,提出匹配地区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概念,并以其为基本单位进行现代乡村聚居空间重构。针对黄土丘陵山区与河谷川道区两大典型地貌区,分别提出“枝状向心集聚”和“带状向心集聚”的基本聚居单元模式,以及单元空间规模、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进而提出两个地貌区内现代乡村聚居空间的等级结构模式、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结构模式,以便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空间集聚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精彩内容
农业是乡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内生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会对乡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空间带来结构性影响。对于生态脆弱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破碎旱地梯田下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正向以小型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相应的劳动力结构、规模需求以及职住空间关系亦随之发生变化,亟须对既有沟壑型分散式小村落聚居生活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和适度集聚。本研究打破现有“行政村-自然村”和“中心村-基层村”的乡村聚居空间组织方式,提出匹配地区现代农林牧业生产方式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概念,并以其为基本单位进行现代乡村聚居空间重构。针对黄土丘陵山区与河谷川道区两大典型地貌区,分别提出“枝状向心集聚”和“带状向心集聚”的基本聚居单元模式,以及单元空间规模、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进而提出两个地貌区内现代乡村聚居空间的等级结构模式、功能结构模式和形态结构模式,以便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该地区乡村空间集聚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