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技视角审视未来战争形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以科技视角审视未来战争形态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5.86 6.7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路建功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5920580

出版时间2021-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629041

上书时间2024-12-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篇

第1章基本概念

1.1科学技术与科技革命

1.1.1科学技术

1.1.2科技革命

1.1.3产业革命

1.2军事技术与军事变革

1.2.1军事技术

1.2.2军事革命·

1.2.3军事变革

1.3战争本质及战争属性

1.3.1战争性质…

1.3.2战争属性

1.3.3诱发因素

1.3.4决定因素

第2章战争形态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

2.1战争形态的研究情况

2.1.1战争形态概念内涵

2.1.2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2.2战争形态的构成要素

2.2.1武器装备

2.2.2军事理论

2.2.3组织形态

2.3战争形态的基本划分

2.3.1斯里普琴科的观点

2.3.2钱学森的主要观点

2.3.3战争形态几点认识

2.4战争形态的影响因素·

2.4.1科学技术

2.4.2政治因素

2.4.3社会经济

2.4.4军事理论

2.4.5组织形态

2.5战争形态演变的特点

第3章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作用的基本理论

3.1物化理论

3.1.1庄子的物化论

3.1.2卢卡奇物化论

3.1.3科技物化机理

3.2认知理论.

3.2.1认知域的概念特征

3.2.2认知域的形成过程·

3.2.3认知域与其他领域

3.2.4认知域与战争形态

3.3能量理论

3.3.1技术赋能

3.3.2网络聚能

3.3.3能量释放

第4章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演变的主导作用

4.1科学技术对军队人员的作用

4.2科学技术对武器装备的作用

4.2.1对武器装备的物化作用

4.2.2对主体功能的拓展作用

……

19.3关于未来战争形态重点问题

19. 3. 1关于科学技术问题

19.3.2关于战争概念问题

19. 3. 3关于战争时空问题

19.3.4关于战争功能问题

19.3.5关于战争迷雾问题

19.3.6关于作战体系问题

19.3.7关于组织形态问题

19. 3. 8关于武器装备问题

19. 3. 9关于人与战场问题

19.3.10关于作战样式问题

19. 3.11关于战争设计问题

19.3.12关亍制胜机理问题

19.4应对未来战争形态基本方略

19.4.1突出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19.4.2突出初战决胜的军事方针·

19.4.3突出融合创新的基本模式

19.4.4突出武器装备智能化走向

19.4.5突出“三化”融合式训练

19.4.6突出新型作战力量重要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基本概念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理论必须首先澄清杂乱的、可以说是混滑不清的概念和观念。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可能清楚并顺利地研究问题,才能同读者经常站在同一立足点。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内在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此,需要先对战争形态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战争形态是一种复杂的演变过程,科学技术在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与战争、战争形态、军事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历史已经表明,任何时期的军队,都力求以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来武装自己;任何时代的战争,都是该时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全面试验和集中展示。失去了科学技术这个动力,军事实践运用将成为无源之水。古代战争,武器装备的支撑性技术是冶炼技术,战争形态是冷兵器;近代初期的战争,武器装备的支撑性技术是火药火器,战争形态是热兵器;近代后期至现代的战争,武器装备的支撑性技术是机械动力、电信技术,战争形态是机械化;当前,武器装备的支撑性技术是信息化技术,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现代生物、增材制造等颠覆性技术的应用,战争形态必然与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1科学技术与科技革命

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1.1.1科学技术

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我们所说的“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各、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通常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上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1)科学

《辞海》中对于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是运用范畦,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中此可见。粗受县让L规律、了解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运用科学使之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一

早在1888年,达尔文就把科学定义为:“科学就是在整理事实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做出决定。”达尔文的这个定义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概念的内涵——事实与规律。科学就是要发现人类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实事求是。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并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以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革命带来了科技革命,比如,系统科学于计算机技术、遗传学于基因工程技术、系统生物学于合成生物技术。科技革命是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引发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建立在经济与产业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又主要决定于科技革命是否达到导致一系列产品在技术与设计等方面广泛的创新,从而诞生一系列发明与新产品乃至新的行业,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能源、照明、电动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的出现。21世纪的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兴起,将导致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医药技术等学科的高度交叉与整合,从而带来在材料、能源、信息领域的全面产业化,可能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

(2)技术

按法国狄德罗给出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技术是劳动工具的规则体系,即利用一种方式针对劳动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的持久性做出改变,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技术是劳动工具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改变自然创造财富的工具,是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利用。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持久性。在人类社会早期,科学与技术是分开发展的,这种现象在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有所改观,科学与技术开始互相联系,科学家开始注重技术工人的生产经验,并将技术经验运用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去,从而产生了完全脱离宗教神学、区别于哲学的近代科学。

……



精彩内容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上篇主要从与战争形态有关的概念入手,旨在弄清楚以科学技术为本源的相关活动与战争形态有紧密的关系,总结提炼了战争形态的构成因素和影响因素,研究科学技术影响战争形态的作用机理、科学技术与物化理论、认知理论和能量理论的关系。以科学技术及物化了的武器装备为划分标准,把人类战争历史划分为五次战争形态,并简要回顾了已经发生了的四次战争形态;尝试性地把信息化战争划分为前信息化战争和后信息化战争,这一观点正确与否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篇主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颠覆性技术,以及在其影响下战争形态如何变化进行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