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0.28 6.3折 ¥ 12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杨共乐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
ISBN9787520190886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317462
上书时间2024-12-22
略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阶段性
周文玖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具有奠基石的意义,葡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初步形成阶段的标志。毛泽东关于历史和史学工作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指针。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非常活跃的时期。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学科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进入21世纪,在守正创新的原则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是时代提出的新的命题。
关键词:《史学要论》《历史哲学教程》毛泽东“五朵史学概论金花”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伴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诞生的。它既是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相连。一般而言,史学理论是史学发展的先导。论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阶段性,对总结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规律十分有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文致以纪念。
广义的史学理论,一般包括有关客观历史自身的理论和有关历史学的理论。前者可称为历史理论,后者可称为史学理论(狭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任何学派的史学理论(广义),大都包含这两方面内容。本文论述的史学理论系指广义的史学理论。
一《史学要论》:中国马克思主义
史学的理论基石
《史学要论》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撰写的,由商务印书馆于1924年出版。李大钊是日本留学生出身,1914年秋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虽然因参加政治活动等原因没有完成学业,但他在日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多的青年学者,他参与编辑《甲寅》,在文坛也有一定的名声。1918年,李大钊进入北大,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1919年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的系统介绍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论文。李大钊在写《史学要论》时,身份是北京大学教授。他在北大史学系开设了“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两门课。他边开设课程,边在北京大学所办的学术刊物(如《新青年》《新潮》《社会科学季刊》等)上发表文章,这些文章大都与他为开设课程而编写的讲义有密切的关系。此外,他还应邀到上海、武汉的高校作有关史学理论的学术演讲。《史学要论》虽然篇幅不大,却是李大钊在其讲义、文章、演讲的基础上撰写的,属于厚积薄发之作。
《史学要论》讲了六个问题:一、什么是历史,二、什么是历史学,三、历史学的系统,四、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五、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六、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六个问题都是围绕“史学”进行论述,由内而外,层层推进,结构严整而自成体系
首先,《史学要论》对“历史”与历史著述做了区分:历史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历史著述是对于活的历史的记载,是“活的历史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活的历史的本体”①。李大钊分别给历史、历史学下了定义:“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的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这个区分在史学理论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摆脱了长期以来客观的历史与主观的历史记录概念混乱的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