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3.22 4.9折 108 全新

库存5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占乐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9854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11008138

上书时间2024-12-2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占乐,男,1973年出生,河南洛阳人。200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全额资助博士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和社会保障。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民政部研究课题2项,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4项,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3项。参加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共出版著作3部,其中独著1部,参与编著2部。民政部社会组织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结项报告《公益组织开展公益活动行为规范研究》获得民政部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新媒体
    二  公民参与
    三  公共决策
    四  有效参与
    五  制度建设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简要评价
  第四节  研究工具: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内容及主要创新
    一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  西方源于共和主义传统的直接民主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及新媒体舆论理论概要
    一  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类型
    二  新媒体舆论的内涵特点和演化过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二  消极影响
第三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新特点和生成机理
    一  参与主体的主体性和平等性及主体结构失衡和民意集中失街
    二  公众意见表达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及失范性和极化性
    三  舆论形成发展的迅速性和圈群性及自发性和不确定性
    四  舆论内容的自主性和分散性及难控性和批判性倾向
    五  舆论结果的放大性和影响的强效性及参与的过度化
  第二节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模型
    一  阿恩斯坦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模型
    二  约翰·托马斯的公民参与有效决策模型
    三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和沟通有效性理论模型
    四  基于知识社会学的公众参与理论模型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一  新媒体环境有效参与的内涵
    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
第四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总体概况
    一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概况
    二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
    三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类型及方式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具体特征
    一  参与主体广泛但不平衡
    二  参与渠道多样和便捷
    三  参与内容集中于议程设置和方案评价阶段
    四  参与成本降低但有效性偏低
第五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信息传递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二节  价值聚合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三节  建言献策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四节  沟通咨询类公民参与
    一  内涵特征
    二  案例引入
    三  有效性分析
  第五节  总结
第六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路径依赖效应:公共决策体制的制约
    一  “决策黑箱”依然存在
    二  传统决策参与程式的制约
  第二节  价值成分与事实成分:决策过程角色和权力配置的制约
    一  公共决策中的价值成分和事实成分
    二  新媒体环境下决策过程角色和权力配置的不合理性
  第三节  理想情境与现实困境:公共领域和有效沟通条件的制约
    一  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困境
    二  有效沟通的现实困境
  第四节  尚未形成的参与文化:政治文化的制约
    一  公民参与意识薄弱
    二  政府官员理念落后
  第五节  数字鸿沟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一  获取鸿沟:信息接入的不平等
    二  技能鸿沟:信息素养的不平等
    三  知识鸿沟:参政能力的不平等
第七章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路径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
    一  技术建设路径
    二  文化建设路径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路径
    一  顶层设计制度
    二  基础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三  主体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四  保障性制度和运行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
    一  新媒体环境下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总体偏低
    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受制于传统的公共决策体制
    三  新媒体环境下决策过程中公民和政府角色和权力配置不合理
    四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与政府的沟通互动制约了参与效果的实现
    五  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制度是多层级的制度体系
  第二节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一  中文著作
  二  中文译著
  三  中文期刊文献
  四  外文著作及期刊文献
  五  网络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综合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作为理论工具来展开分析研究,特别是将知识社会学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和有效沟通理论与公共政策学理论结合起来,围绕有效参与这一主题,设定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衡量标准,分析当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参与效果、制约因素,探寻实现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解决之道。本书立足于制度路径,设计出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制度建设的思路和框架,以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

精彩内容
本书综合运用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作为理论工具来展开分析研究,特别是将知识社会学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和有效沟通理论与公共政策学理论结合起来,围绕有效参与这一主题,设定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有效参与的衡量标准,分析当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参与效果制约因素,探寻实现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解决之道。本书围绕有效参与展开,建立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有效参与的衡量标准—有效参与的现状—有效参与的实证研究—有效参与的困境—有效参与的制约因素—有效参与的制度建设。立足于制度路径,设计出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以促进当前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